并且開局的八支電漿炮全部都打到了材料的使用壽命,足足用了十三支電漿炮才將這條直通地底的隧道給打通,要知道這僅僅是第一步。
每一支電漿炮的造價非常的高昂,達到了三億元一支,這十三支大型電漿炮,所耗費的資金達到了三十九億。
這幾十億的資金,若是采用光明正大的話,并且招標有實力的建筑公司,甚至花的錢還不到這個點一半。
然而“南天門”計劃的隱蔽性,注定了這是一項非常燒錢的項目,想省都省不下來,否則的話葉凡也不會劃撥騰龍芯片集團的一千億資金給這個計劃。
“啪嗒。”靠著離子引擎的反推作用,葉凡成功降落在了地底,從地底往上看去,發現映入眼簾的幾乎全部都是黑暗,即便是大型探照燈提供光源,都改變不了什么。
因為構成這條大型直通地底的垂直隧道,都是用液態金屬組成的,而這種金屬吸收光源的能力非常的厲害。
在這條垂直隧道的盡頭,是由白色涂裝的鋼鐵,組成的地下廠房,無論是長寬高,都是地面上的大型廠房的一倍以上,并且這里還建立起了幾座大型的鍋爐,進行金屬的熔煉。
畢竟大唐重工的全部鋼鐵產量,都拿來搞“南天門”計劃的話,不被發現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地下又建設了一批大型的鍋爐設備,在地底下就地進行鋼鐵的熔煉。
在地底,起源入侵了幾家公司的資料,得到了大型盾構機的建造圖紙,隨后在地底就建設了一座大型的盾構機,在經過改進和不計能源損耗,以及不計零件損耗的情況下,以每天三百米的速度推進。
地底下的空間是一個正方形,每一個面都有著一個大型的半圓形隧道,半徑達到了三十米,但是有三條都是用鋼筋混泥土進行搭建,并沒有使用快速成型的液態金屬。
只有一條隧道的使用液態金屬進行構建的,因為大型盾構機挖路的速度還是挺快的,若是遇到堅固的巖石,盾構機無法推進,那么就盾構機的頭部拆掉,然后用電漿炮轟,再組裝盾構機進行推進。
這條隧道是直通入海口的,而其他的三條隧道,都是向著本地的一些礦脈去挖掘,畢竟要熔煉液態金屬,需要大量的礦石進行支撐。
所以在三座地底鐵礦脈的支撐之下,支撐“南天門”計劃的礦石需求,勉強能夠占到40%以上,還有60%的礦石需求還要從外界進口。
還有大量被挖掘出來的泥土,則是直接通過入海隧道丟到海里面,最大程度的避免暴露。
因為這條用液態金屬制造的隧道,是直接通向海底的緣故,所以采用的是20度角傾斜下去,走過三分之二的路程,便是已經有海水涌入了。
“嗖!”葉凡啟動著離子引擎,這三分之二的路程直接便是直接飛躍了,最后來到了隧道盡頭,也就是充滿海水的那一段路。
葉凡開始一步一步的往隧道的盡頭走去,鋼鐵戰甲這么大的體型,其實采用的是一種“夾層”的模式,每一次隨著水位的下潛,都會往鋼鐵戰甲內部注入海水,再經過從系統兌換的穩定裝置,以尋求內外水壓的絕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