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不知道凡哥兒的這個底層更新了什么東西,但是我從你們近兩年的戰略布局啊,倒是可以搞明白一些,
以后家里來一臺主控設備,讓手機做一個萬能鑰匙,統御一切,那體驗簡直是沒話說,就好像是大夏天的,
我對著家里的電視說一句,將我的空調先打開,簡直是舒服到不行。”小馬哥沉吟了一會兒,開口說道。
“那可不,我們的戰略布局是將所有的IOT設備聯合起來,再過一周時間,我們就針對各大IOT設備發布相應的萬能刷機包,目前可以適應市面上70%的設備。”
“而且我們終端的戰略是1+8+N,一直都是以手機帶動平板,PC進一步擴展至可穿戴設備,智慧屏,AI音響,耳機,VR和車機,最終輻射到N上。”
“可不要小看了這個N啊,盡管它是屬于最外圍的,但也是設備種類和和數量最多的,更是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就好像是小馬哥所說的一樣,我們要打造一種無縫連接的產品生態鏈,認真回想一下,現在有很多的家電都在標榜自己是智能家居,
但是它們到底哪里智能了,開機之后需要掃碼下載自己的APP,手動輸入密碼連接WIFI,注冊賬號設置,
而且麻煩一大堆還不一定是穩定的,很多的設備可能一直都只用到了開和關這種最簡單的功能,這對于硬件來說,無異于是一種浪費。”
“如果凡哥兒的系統底層跟我們的戰略契合的話,那么在提升用戶體驗上,將會更上一層樓。”余程冬若有所思的開口說道。
如今他們正在打造的就是一套分布式系統的完整生態鏈,若是布局成功,那么它的意義完全不亞于從功能機時代進入智能機時代。
想想一下,功能機跟智能機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功能機的硬件是死的,軟件也是死的,所以一個手機買回來的時候是什么樣,那么將它丟掉的時候,還是什么樣子。
消費者買的是手機固定的幾個功能,所以叫功能機。
而智能機最大的提升就是盡管它在硬件方面是死的,但是軟件卻是一直可以迭代,有無數的開發者來提供層出不窮的APP。
所以在智能機上最重要的入口就是軟件商店,在智能機開始普及的那幾年里,風口上飛著的都是APP,它們給用戶帶來了新鮮的體驗,這就是智能機打敗功能機的必然原因。
但是很多人都會發現最近幾年似乎是沒有什么重磅級的全民APP出現了,可能像是抖手一樣的短視頻算是唯一的一類。
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手機的固有形態上,單純的軟件和硬件基本上都發展到頭了,已經撞到天花板了。
所以下一代的全息投影手機,以及分布式系統的理念,將會是下一代智能設備的重要方向。
它最核心的價值就是打通了各個設備之間的硬件,手機買回來的時候本身的硬件是固定的,但是通過分布式技術的話,那么軟件可以調用的硬件可就不僅僅局限于手機上了。
這更像是一個生態系統,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