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在跟葉凡道別之后,就離開了大唐科技,準備開始葉凡給他交代的任務了。
將事情搞完,他再好好的跟他媳婦孩子度假去,反正他是只管重工集團這邊的事情,將自己的分內事情做好就對了。
林威走后,葉凡也是乘坐著鋼鐵戰甲,直接飛上了高空。
在大唐科技十公里外的大山上,即便是臨近年關,還有著大量的人員在忙碌著。
他們正是葉凡聘請過來,建造粒子對撞機的施工團隊,這是一支國內頂級的施工團隊,曾經承接過國內許多精密的工程項目的單子。
粒子對撞機對于他們來說,確實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但是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這個舉世矚目的工程。
兩千個億啊,這可是多大的一筆投資,葉凡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說捐就捐了,在工地施工人員,都對葉凡的大手筆表示稱贊。
在工地的另外一邊,建立了幾個簡易板房,里面常駐著十幾位國內的權威高能物理學家。
他們每一個人年紀都在五十歲以上,可以說是將一生都奉獻給了物理的人,他們是國內高能物理學的奠基人。
此時的他們卻穿著樸素的衣服,戴著紅色的安全帽,像是老頑童一樣在工地中穿梭著。
因為對于他們來說,他們等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終于等來了粒子對撞機的項目建造。
他們有著大量的理論知識,但是卻苦于國內的設備與國外的代差,導致一些實驗只能夠存在于設想中,根本就沒法實現。
在很多高能物理的研究上面,國內都是落后一步的,特別是當時在九年前的2012年,國外所發現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直接在高能物理的圈子內引起了一番轟動。
在當時許多國內的物理學家,都有一個這方面的設想和理論研究,然而卻苦于沒有實驗的機會。
結果外界首先進行了這樣的一場實驗,最后還得到了成功,這就代表著這一項理論和成果,已經是別人家的東西了。
而對于高能物理學而言,2012年發現希格斯粒子只是物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希格斯粒子的背后還有著一大片有待探索的區域。
人們希望能夠找到希格斯粒子的所有衰變,而這也是當前的物理學家正在打算完善和正在做的一件事情。
在當時,可以說發現希格斯粒子的意義,在于再一次證明了標準模型的巨大成功,同時也確定了現在人類的物理方向并沒有走偏。
希格斯粒子在2012年被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所找到,它是最后一個被實驗以及被發現的基本粒子。
希格斯粒子通過和其他粒子所發生的耦合,可以賦予其他粒子質量,被認為是“質量之源”,同時也被稱之為“上帝粒子”。
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理論,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粒子,包括三代夸克,三代輕子,傳遞相互作用的矢量玻色子,和唯一的0自旋標量玻色子——希格斯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