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便在此時,趙高的身影出現在了府外。
“爾等先下去吧!”
李斯見趙高之地,不在這間屋子,而在后府花園的復道上。
李斯是廷尉。羅網在帝國的編制也在廷尉府,歸李斯轄管。
李斯看著復道之外的美景,卻沒有欣賞的意思,轉而問道。
“中車府令,你對帝國內部如今的爭端如何看待?”
“儒生多高論,不通俗事;道士好虛言,不辨時序。”
李斯轉過了頭,對于趙高的話很有興趣。
“如何說?”
“群臣以為,帝國初興,當休養生息,安定人心,此乃大謬之言。帝國興兵戈,滅六國,十年之間,死傷百萬。可關東六國雖亡,民力仍在,民心未附。若休養生息,安則亂心起。待民力回復,關東之民又遭六國遺族蠱惑,不出十年,亂象便生,朝廷何以節制?當此之時,應大興土木,耗盡關東民力,以疲民心,待人心思定,再施仁政,休養生息,方能安定。”
李斯深吸了一口氣,看著趙高,對方陰郁面容始終沒有變化。
“中車府令這番見解倒是別出心裁。”
“微末之人,一番亂言,還望大人見諒。”
李斯臉上流露出了笑容,轉過了身去。
“我聽說中車府令已經開始教授十八世子律法條令了?”
“十八世子敏而好學,小小年紀,時常誦讀商君、荀子、韓非的著作。近來練字,覽古今名家,尤其是大人的篆書,時常臨摹,喜歡得緊。”
“十八世子有心了。”
李斯說了一句,轉而問道。
“江湖上有什么動靜么?”
趙高是中車府令,同時又是羅網首領。對于江湖的監察,才是真正需要對九卿之一的廷尉報告的。
“冀望谷完了。”
“你說什么?”
李斯有些詫異,看著趙高,卻見其言辭甚卑,執禮恭敬。
“地方來報,宋地發生了洪水,將冀望谷附近都淹沒了,其谷中數萬弟子,無一幸免。”
好厲害的手段,好狠的心腸!
李斯的心中,對于那位帝國的徹侯很是忌憚。只不過,面上卻依舊平靜。
“天災無情,死傷的都是帝國的子民。”
“廷尉大人說得是!”
趙高附上了一句,顯得有些敷衍,轉而說著。
“這次水災之中,墨家弟子也是出力甚多。說來,如今朝廷之上,儒墨道法名等諸子百家都占據了一席之地,不過相比于其他幾家,墨家倒是很低調。可墨家弟子幫助帝國營建工事,足跡遍布天下,在民間與江湖之中,聲望也是與日俱增。”
李斯瞇著眼睛,問了一句。
“中車府令想要說什么?”
“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趙高短短的一句話,意思已經很清楚。
在這帝國朝堂間,法家最大的敵人或許不是儒家,而是一直隱藏在帝國朝堂陰影中的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