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大山之中,古時常有這類型的客棧,又稱為“陰店”。
主要是用于接待來往的趕尸人的,當然,部分過路的商旅,也可以在此歇腳。
不過,許多過路都嫌晦氣,很少進入這類型的陰店。
現如今,隨著趕尸這個職業越來越少,陰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差,慢慢的,這收入差了,做這行的人也就少了。
客棧少了,休息的人沒得選擇,自然也就不分趕尸人和商旅了,都往里頭擠。
不過,即便如此,這生意也依舊慘淡。
往日里頭,這種客棧,一個月能有五、六次生意,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好在這窮山僻壤的地方,開銷小,賺得雖然少,但也足夠生活了。
天色已漸天明,李巖和羅浩,自然要找地方休息。
正巧,眼前就出現了這樣一家陰店。
這家客棧不大,看上去十分破舊,有些年久失修的模樣,看樣子客棧老板的生意不好做,漸漸的對客棧也越發的敷衍了。
這種大山深處,有個歇息的地方就已經不錯了,自然不能要求太多。
陰店的門,是敞開著的,門沒門檻,不過,卻系了一根細細的紅繩。
若是進門沒注意,很有可能會被這根紅繩給絆倒。
陰店門前這根是有講究的。
據傳,尋常人家,家家戶戶之所以有門檻,是因為要給過路的神明,或是守門的門神、土地休息用的,所以一般有種說法,叫做進門不踏檻。
就是門檻要跨過去,而不應該踩在上頭過去。
而陰店不設門檻,就是為了不讓過路的神明休息,因為這里接待著的,多半是趕尸人。
既然要接待趕尸人,自然也要接待他們所趕的“尸”。
自古以來,便有種說法,就是人有三魂七魄。
人們認為:三魂,為善,敏銳。七魄,為惡,愚蠢。
人活著的時候,肉身主要由三魂來主導,所以人存在自主的意識,能辯真假、善惡。
但人死后,三魂離開肉身,天魂歸天,地魂歸地,命魂化鬼,肉身之中,便只剩下七魄殘存。
沒了三魂的依托,七魄很快就會消散,但僵尸、行尸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體內的“魄”未曾消散或離開。
所以人們認為,趕尸人所趕的“尸”之所以能行走、跳躍,主要原因在于體內還殘留一魄。
這種情況下,陰店就要在門口系上紅繩,讓過路神明知曉,此店只留宿陰間之物,以免這些神明驚擾到尸體體內的魄。
……
李巖讓羅浩在外頭等待,自己跨過了紅繩,進入了客棧內。
客棧里頭,一片漆黑,就柜臺處,擺放著一盞煤油燈,細若游絲一般的光線。
“有人在嗎?”
李巖環顧了一下客棧內,沒瞧見人影,便開口喊了一聲。
“有……有人……”
一個聲音突然響起,只瞧見柜臺后頭睡覺的老板一個激靈,連忙坐了起來。
昏黃的微光,照在他的臉上,似是顯得有些蒼白,陰森森的。
老板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瞇著眼睛,打量了一下李巖,說道:“住店還是吃飯?”
“住店。”李巖淡淡地說著。
老板目光一撇,朝著外頭看去,隱約只看見兩個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