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劉伯溫講完,一臉淡然的站在那里。
夏仁還沒開口,就有一個官員跳了出來,也是一位世家子弟。
“陛下,丞相此法萬萬不可啊,我大夏立朝近萬年,可從來沒有做過此事,如果貿然推行這個制度,恐怕會引起天下官員的激憤啊!”
夏仁聽完,則一臉平靜道:“朕覺得還不錯啊,這樣可以為我大夏提供大量真實的人才,也可以避免我大夏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態。”
這時,吏部尚書馮西堯開口道:“陛下,這個科舉制度確實不適合我大夏,如果陛下擔心我大夏人才不夠,容易造成青黃不接的話,那么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會嚴令吏部,加大人才選拔,一定為朝廷提供大量人才。”
夏仁雙目一凝,微微看了一眼馮西堯,這個馮西堯是如今朝中世家子弟當中領頭人之一,也是西邊玉州定西侯馮家的當家家主,當代定西侯的長子。
目前的六部尚書,除了兵部尚書,其余五位都是世家弟子,但是因為這些尚書沒有參與過奪嫡之爭,也沒有在夏仁上位后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所以夏仁一直沒有機會動他們。
沒想到這次吏部尚書馮西堯坐不住了,率先開口了。
這些尚書的分量可不是那些小官們能比的,他們每個人的身后都有無數官員在支持,就算是夏仁在目前也不能無視他們的態度。
想到這里,夏仁皺眉道:“馮愛卿,吏部這么多年,為什么沒有發現這些問題?而丞相短短時間內就發現了這種問題,你們吏部的能力讓朕有些懷疑啊!”
馮西堯不卑不亢道:“回陛下,這些年吏部是有點松懈,微臣從今往后定將大力整頓。”
說完,繼續道:“至于丞相所說的那個科舉制度,確實不適合我大夏的情況,能入我大夏為官的人,必須是那些見識廣闊,談吐優雅,從小就接受過大量教育的人才行。”
“那些參加考核的人,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而且見識淺薄,說話沒有分寸,這些人怎么能入朝為官呢,這不是丟我大夏的臉面嗎?”
馮西堯剛說完,下方很多官員就一起躬身道:“還請陛下三思啊!”
夏仁不語,他知道馮西堯的意思,就是不能讓寒門子弟出頭,官員必須要從他們世家子弟當中選出。
可是夏仁如今打擊的就是世家,怎么會輕易放棄。
想到這里,夏仁就微微看了一眼荀彧。
荀彧頓時站了出來,朗聲道:“陛下,微臣也有話說。”
“荀愛卿有什么事,說。”
下官百官也安靜了下來,荀彧他們不熟,只知道是夏仁新提拔的內閣大臣,不像劉伯溫,經常懟他們世家,這次倒要看看他怎么說。
荀彧微微躬身,開口道:“回陛下,丞相說的這個科舉制度可行是可行,但是因為這個制度以前從未有過,所以充滿了未知,也有可能像馮大人說的那樣,萬一招收的人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人呢?”
“所以微臣想了一下,陛下何不將這個制度在一個地方先試行一下,如果可行的話,在進行推廣,如果不可行的話,那就及時制止,這樣也不會對我大夏造成太大損失。”
夏仁聽完點點頭,面帶笑意道:“這個方法倒是不錯。”
說完,看向百官,詢問道:“諸位愛卿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