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而過,轉眼七天過去了。
遠在海元城的杜如晦,此時也是收到了朝廷的圣旨。
朝廷命令他為東海州特使,全力負責東海州科舉制度和稅收制度試行一事,就連州牧在這方面都需要配合杜如晦,權利不可謂不大。
杜如晦自從接從夏仁的命令后,一刻也沒有耽擱,安排沈木林留守海元城后,自己連夜趕去了東海城。
東海城是東海州的州城,處于東海州中間位置,也是東海州最大最繁華的一個城池。
來到東海城后,杜如晦并沒有做太多的休息,直接就找來了州牧,開始商議這些事情。
先要將這個新的制度張貼下去,并且派人到東海州所有的城鎮當中宣傳,以防有人聽不懂,他們還要在每個城鎮安排人手進行講解。
但是現在沒有人手,杜如晦就要開始迅速培養人手,培養他們對新制度的熟悉度,畢竟還需要他們到整個東海州去講解。
所以杜如晦一刻都沒有耽誤,必須要盡快將這件事落實下去。
時間緩緩流逝。
東海州那些有點家世的人基本都知道了朝廷要對東海州進行改革了,并且圣旨已經下來了,如今就在準備階段,而且改革的內容也不是什么秘密,他們或多或少都能知道一些。
就這樣,這些人知道了,然后出去喝酒時,就開始傳播了,慢慢的,整個東海州的百姓大部分都知道了朝廷要對東海州進行改革,但是具體的改革內容還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跟他們有很大的影響。
東海州的百姓就在忐忑中慢慢度過,有對新制度的期待,也有擔憂,也不知道到底對他們有何影響。
“大家都聽好了,郡守大人在城主府門口和城中各地都張貼了改革內容,并且還派人在城南廣場專門講解,大家有空的都去聽聽!”
幾個騎著馬的官員,在東陵城中慢慢游走,邊走邊喊,引得大部分百姓紛紛側目。
“什么?新制度下來了?我要去看看”
“同去,同去。”
“也不知道對我們這些普通百姓有什么影響,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百姓們紛紛在議論,有的去找張貼公告的地方,有的往城南廣場走去,反正都想知道改革的具體內容。
此時的城南廣場,一個文士正在廣場中央大聲演講,講的都是改革的內容,邊上還有很多巨大的石板,石板上貼滿了寫著改革內容的紙張。
“這位大人,朝廷真的要在東海州舉行科舉嗎?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科舉嗎?通過科舉的都可以入朝為官嗎?”
下面一個穿著簡陋的書生大聲問道。
這名負責講解的文士笑道:“這些當然都是真的,科舉制度是當今陛下體諒無數寒門弟子,苦讀數年,一身才華卻得不到發揮,所以專門創出的一種選拔體制,就是為了讓天下無數讀書人都能一展心中抱負。”
那個書生聽完,頓時嚎啕大哭,邊哭邊喊:“李兄啊!你為何要自尋短見啊!你要是再撐兩年,就能等到現在的科舉制度了,當今陛下并沒有忘記我們啊!”
說完,抱頭痛哭!
旁邊也有無數讀書人,雙目含淚,邊哭邊笑。
被壓了無數年的寒門子弟,終于能正大光明的站起來了。
過了一會,這些讀書人的情緒終于穩定了下來。
這名文士又開始講解新的稅收制度,畢竟科舉制度只是事關那些讀書人,但是稅收制度卻是關乎到大夏所有百姓。
當這名文士講完稅收制度的時候,下方百姓都是一臉震驚,二臉懷疑,三臉擔憂,四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