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稅收制度推行的非常順利,這個時候基本沒有人敢在其中搗亂,因為不僅朝廷在盯著,就連那些世家也在盯著。
如果萬一這個制度在推行過程中出了什么問題,估計又有一口大鍋要落在這些世家頭上了,所以這些世家比誰都緊張,比誰都積極。
一方面是怕再次背鍋,一方面可能也想著通過積極推行稅收制度一事來挽回一點名聲吧。
而東海州,在杜如晦的治理下,這一個月內,變化那是相當的大的,不僅將稅收制度和科舉制度覆蓋了整個東海州,而且還肅清了一大批無用官員,將東海州的官場給徹徹底底的整理了一遍。
至于人才不夠的問題,杜如晦直接讓那些訓練時間不長的官員直接上任,一邊治理,一邊學習,反正他們明年初就要參加科舉,只要通過,就名正言順了。
而且這些人就算實踐能力不夠,但是也不會犯太大的錯誤,比那些在位不謀其政的人好太多了。
短短一個月,東海州的百姓就能感受到了當地官府的不同,以前發生什么事,那些官府基本都是愛理不理的,而且經常仗著官位,為非作歹。
但是如今新上任的城主官員之類的,對于百姓的合理需求基本都會滿足,而且從不作威作福,只要有人喊冤,官府必定會公開會審。
這讓東海州百姓的民心大大的提升了,加上這些官員經常宣傳當今陛下的仁德,所以現在夏仁在東海州的名聲簡直如同圣人一般。
而這一個月,那些世家除了安穩的推行稅收制度之外,也沒有搞出什么幺蛾子,夏仁也沒有繼續對他們動手,局勢就陷入到了相對比較平穩的局面當中了。
夏都,御書房。
夏仁此時正在接見岳飛,蒙恬,衛青,常遇春四人。
這四人如今都是一方軍團的將主,其中岳飛是圣武軍將主,蒙恬是天武軍團將主,衛青是漢武軍團將主,常遇春是明武軍團將主。
其中除了蒙恬的天武軍團是很早之前就組建的,其中士兵都是經歷過戰爭洗禮的精銳,其余三人的軍團都是剛組建不久,戰斗力和天武軍團可能有點差距。
而這次前來,也是因為他們各自軍團都已經整合完畢了,所以也要向夏仁做一個匯報。
其中岳飛的圣武軍團是從幾個二流軍團中挑選出五十萬人組建而成的,雖然夏仁當時是讓他們將一個二流軍團升級為主戰軍團,但是二流軍團中人員也是參差不齊。
所以岳飛直接占據了一個二流軍團名額,然后從其余二流軍團中繼續挑人,直到挑滿五十萬自己滿意的士兵為止。
不止岳飛,衛青和常遇春也是這么做的,畢竟單純接手一個二流軍團的話,其中不合格的太多,最后還得要他們重新招。
而夏仁也沒在意這些,只要他們能挑到合適的士兵,別說幾個二流軍團,就是從全國招兵,夏仁也沒有意見,畢竟他們能力擺在這呢。
過了一會,岳飛幾人就將他們各自的整合情況說給夏仁聽了。
其中岳飛的五十萬圣武軍,岳飛自己統領十萬人,帳下還設有四位將軍,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于禁,這四人也是每人執掌十萬軍隊,平時可以自己訓練,但是戰時必須聽從岳飛統一指揮。
蒙恬的天武軍也是五十萬,除了自己執掌十萬大軍外,下面四個將軍分別是趙云,黃忠,關羽,張飛,這四人也是分別執掌十萬大軍,職責和圣武軍一樣,平時獨自訓練,戰時統一指揮。
而衛青的漢武軍下面則有羅成,馬超,裴元慶,高順四位將軍,職責和前面兩個軍團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