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點點頭,劉伯溫說的確實不錯,在東海州舉行的科舉確實吸引了不少的人才,這些人才還不止只局限于東海州,也有很多其他州的人才的。
“既然這樣,那么這件事就交給丞相和吏部一起去辦吧。”
說到吏部,如今六部都沒有尚書,這事也不能拖著。
想到這里,夏仁再次開口道:“如今六部尚書空缺,所以朕先派人兼任一下,等以后有適合的人才,再行任命。”
說完,開始吩咐道:“房玄齡,從今日起,你先擔任吏部尚書一職,等以后再行決定。”
“戶部尚書由荀彧擔任。”
“刑部尚書由李斯擔任。”
“禮部尚書由丞相兼任。”
“兵部尚書就的話就由...”
說到兵部尚書,夏仁有些愣住了,他發現好像沒有合適的人擔任兵部尚書,而陳武銘是堅定的想要離職,夏仁也沒想挽留他。
想了一會,夏仁開口道:“兵部尚書的話,那就先空著,事務先由幾位內閣大臣共同決定。”
反正離年底也不遠了,先讓劉伯溫他們頂著就是,到時候看看能不能召喚出合適的人才吧。
劉伯溫幾人,頓時站出來躬身道:“臣等謹遵圣諭。”
這時,劉伯溫繼續開口道:“那不知陛下,工部尚書一位如何處理?”
夏仁沉思了一會,然后道:“工部以后從六部獨立出來,雖然也是所屬六部,但是以后只對朕一人負責個,工部尚書一事,之后朕會有決定的。”
夏仁是想讓墨班擔任工部尚書一職的,以后就負責將工部發展成一個專門用來發掘,培養各種匠師的地方。
要想富,先修路,以后的工部可是責任重大,各種基礎設施,戰爭器械之類的,夏仁都會交給他們的。
如今夏仁在朝中可是一言堂,而劉伯溫幾人也知道夏仁的目的。
所以當夏仁說出要將工部劃分到他自己名下的時候,那些大臣不管心中如何,嘴上都是一片‘陛下圣明’。
隨后,夏仁又下達了一系列命令,包括將科舉制度推廣到整個大夏,將赤靈米,棉花,水泥的購買渠道也是通到其他州。
雖然數量上可能和東海州不能比,但是這也能讓其余州的百姓也是看到了希望,那么對于前段時間世家之事,他們就會漸漸遺忘,繼續開始歌頌夏仁的英明神武了。
下了朝之后,夏仁就去了明心殿,不一會,幾位內閣大臣也來了。
現在朝廷的內閣大臣就只有劉伯溫他們了,至于先皇留下的那些人,不管是內閣的還是軍機處的,都已經被罷職了。
當然,夏仁也沒有做的太多,如果他們愿意在朝為官的話,夏仁也會給他們一些職位的,畢竟這些人都是有能力的,而且也不是世家子弟。
既然先皇能讓他們擔任內閣大臣和軍機大臣,那么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而夏仁也不想浪費他們的才華,所以才給了他們一個選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