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整個大夏的百姓都在討論學府的事情,他們對于夏仁推出的這個學府計劃都是充滿了好奇。
一開始可能只是單純的好奇,沒想過將自家孩子送進去學習,但是朝廷頒發了減免稅收且免費進行基礎教育的政策后,這些百姓就改變了想法,開始對著學府內的情況好奇了。
不僅百姓好奇,連那些參加科舉的考生都好奇,好奇中也有著一些擔憂,他們怕朝廷開辦了學府之后,就會將科舉這個政策給停掉。
但是隨后朝廷給出的解釋打消了他們的擔憂,朝廷的解釋是,參加科舉的考生也可以通過考核加入學府,學府的學生也可以參加科舉,兩者并不相沖。
一般來說,那些高等學府中的學生,除了非常逆天的,可以被朝廷提前錄取外,其余的基本都要參加科舉來證明一下自己,當然,不參加也行,那么你的初始官位可能會低很多。
只要能順利通過高等學府的畢業考核的,朝廷基本都會給予一些基礎的官位,但是如果你想起步高一點,那么只有參加科舉了。
一般來說,通過會試的考生,基本初始官位都比學府分配的高,但是夏仁估計,到時候應該會有很多人就算通過了會試,也不一定會去當官,而是繼續留在學府學習,每年都參加科舉,直到畢業,因為高等學府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就連出科舉試卷的內閣大臣都會偶爾前去授課。
這些學生如果不傻的話,都不會那么急匆匆的隨便考一次科舉就去上任的,但是這也是夏仁想看到的,只有學生們有目標了,才會有奮斗的動力,至于占據學府教育資源的事?夏仁并沒有擔心。
要知道高等學府每年內部也會進行考核的,如果連續三次考核不通過,那么就會被勸退,就連當官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能留下的都會是精英,而精英耗費一些資源,夏仁還是很愿意的。
三月一號,學府的事在大夏宣傳。
三月十號,基本大夏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了學府的事,并且很多百姓經過考慮后,都決定將他們的孩子送去學府讀書,特別是那些商人,他們有錢,但是沒權,所以很希望自家后代中能出一個大官。
以前官員被世家把持,他們沒有機會,而參加科舉的話,機會也不大,但是有了學府之后,他們的希望就大很多了,畢竟商人家孩子數量多,而且都是從小培養的。
三月十五號,整個大夏,所有基礎學府門口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基本都是帶著孩子來參加報名的,其中甚至也有一些年紀超過十歲的孩童,而且數量還不少。
幸好夏仁當初考慮過人數的問題,所以在每個大城池中建設了五座基礎學府,四個方向加上中間,每個地方都有一個,而且學府面積也是巨大無比,完全可以容納各地的學生。
這些學府如今都已經建造完畢了,相應的教材也都運輸到位了,就連教書先生和武道老師都已經就位了,就等著學生了。
當然,教書先生目前的數量不是很多,所以這些先生的職責將會非常重大,每個人都要帶很多的學生。
學府是提供免費住宿和吃喝的,但是吃什么都得是朝廷安排,自己不能選,就算是交錢也不行,這個也讓那些窮苦百姓松了一口氣。
這也是夏仁決定的,他認為這些學生都是五六歲大,正是價值觀培養的時候,不能讓他們養成攀比的習慣,等到了中等學府,價值觀定型之后,夏仁就不會在注意這些了,到那時候,你想回家住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