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魏兩國最后的安寧中,第三屆科舉如期召開……
這次最引人眼球的,無疑是楚王的義子“鄧艾”,年僅十五歲,便走入了科舉的考場!
除了他的身份之外,也是因為鄧艾這些年積累的名聲,天文地理、文章算數、推理土木……鄧艾在各方各面,都拜名師、訪高友,往來之人無不對其贊譽不已。
雖然因為他的身份,必然有人背地里將這些,歸功于“楚王義子”的身份,但是楚國的消息傳播速度快,加之許多在朝大員、在野名士,都對其青睞有加,故而也有一大批擁躉。
轉眼來到十月末科舉的日子,從第二屆開始,白圖已經只是作為總批閱,而并不實際監考,所以也不會被隔離在金陵大學里。
只是在結束的日子,稍有些忐忑的,等鄧艾回宮稟報。
白圖很有原則,孩子一回來之后,先讓他沐浴更衣,之后就是家宴……鄧艾不主動提,就絕對不主動問結果。
最后還是鄧艾先受不了,義父這生怕自己沒考好的樣子,主動在家宴之后,對白圖請功道:“義父栽培,艾銘感五內,這次科舉……定以六門榜首以報義父!”
白圖聽到這比當初法正還狂的語氣,連忙勸慰道:“小艾,你我父子,不用說這些客氣話……六門榜首什么的,你努力就好!”唯恐鄧艾的壓力太過。
畢竟六門榜首……
一共科舉才七門!
合著是將沒有太分心的“工科”之外,其他六門全都“預定”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白圖給他開了多大的后門……
又半月后,到了放榜的日子,當六門榜單全部放出,這一下……“后門論”真的大行其道!
軍科、禮科、戶科、刑科、吏科、民科……
鄧艾還真的獨占鰲頭……整整六次!
七個榜單,除了工科,其他都“置頂”了鄧艾,乍一看……還以為這次科舉的標題是“鄧艾”!
在舉國震驚的同時,難免一些人也陰惻惻的編排起了“后門論”,有些只是八卦一下,也有些是懷著別樣心思。
只是出于白圖的名聲,在楚國境內,絕大部分的陰謀論,都是將這歸結為是“下面的官員要拍楚王馬屁”、“楚王其實并不知情”、“楚王也是被義子和瀆職官員騙了”云云……
直接指責楚王?
真要這么做,怕是立刻就要引發反彈——畢竟在楚國人眼里,楚王是萬能的。
當然,這說法在真的懂科舉流程的人來說,根本就是笑話。
最后排定名次的,可是楚王本人好不好?
而且理論上只有楚王這一關的時候,答卷并不是匿名……
換而言之,鄧艾的排名,本來就是白圖自己排的!
不過對于捕風衛所匯報的,科舉結果出來的短短五天之中,在民間所引發的巨大爭議,白圖卻只是讓他們注意“幕后黑手”,甚至在邸報上都沒有過多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