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歷史的事實真的如此?
一個公司的老板生性節儉,公司員工既沒有補貼,也不發年終獎。平日里采購辦公用品全挑最實用、最便宜的,任何人都沒有吃回扣的空間。公司員工會褒揚老板節約得好,還是暗地里罵他鐵公雞,一毛不拔?難道大唐官場的官員一個個都是無產階級的人民公仆,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覺悟、個人素質比公司員工高?
皇帝不興土木,不大修宮殿,工部官員怎么吃回扣?
皇帝不大肆祭天祭地祭祖宗,禮部官員怎么吃回扣?
皇帝不巡游,出行,戶部官員每年填不滿的黑賬,怎么報銷?
皇帝不窮兵黷武,不對外用兵,兵部官員從哪兒撈外快?
內侍省、殿中省還有一大群宦人、宮女等著皇帝、皇后、后妃驕奢淫逸一點,他們也能從中撈點湯喝啊!皇帝不驕奢,錢就不流動,怎么能流進這些宦人、宮女的包里?
所以說節儉的皇帝,反而不討人喜歡。驕奢的皇帝,大部分的朝臣除了口頭上叫嚷、反對幾句,并不會真的計較。因為這本就是皆大歡喜,雙贏的局面。
現實中,人人喜歡大方,花錢大手大腳的老板;史書上,卻人人喜歡勤儉節約的皇帝。
到底是誰將誰當傻子在忽悠呢?!
【絕不上朝】
刷這一條的昏君值,只需要當了皇帝后每日不上朝就行了。而且唐朝每日舉行小朝會,輕而易舉,一個月就能刷150點昏君值。
但皇帝若不上朝,朝臣到底會不會指著他的鼻子罵昏君?!
這其實牽涉到史書上一個最大的謊言,就是大臣們喜歡明君當政,見了昏君當政一個個都痛心疾首。
朝臣們到底喜歡明君,還是昏君?
在朝臣們的口中當然希望楊耀英類太宗,但,莫說楊耀真的英類太宗,就是每日循規蹈矩的召開早朝,這幫大臣十之**是受不了的。
就像一個公司要求各部門經理,每天凌晨六點開始,開兩個小時的部門經理會議,還必須先做功課,開會之時個個西裝筆挺,人人挺胸抬頭,部門經理們誰受得了?
這些官員打心眼里是巴不得楊耀不早朝,大伙可以去政事堂和宰相們聊聊天,拉拉關系;也可以回各自的部門轉悠轉悠,飲飲茶,吹吹牛,一日的工作便算輕松完成。
若楊耀再要求這幫大臣一個個親力親為、保質保量的完成本職工作,估計這些大臣想吐血的心都有了。
一個六部尚書,侍郎一日要完成的政務是堆積如山,若是工作要親力親為、保質保量的完成,正常的工作時間必然是不夠的,每日必須要加班加點。簡直就是起的比雞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大臣們哪里還有時間吟詩作對,風花雪月,貪污受賄,拉幫結派?他們來當官是享受生活的,還是來當苦行僧為人民服務的?
這些官員們,會自找不痛快的希望遇上一個明君來管著自己?他們都是犯賤,皮癢欠抽?!
所以朝臣們喜歡明君,厭惡昏君,君臣同心,開創盛世,其實是文人編造的政治童話罷了。皇帝和朝臣們當面做做秀,演演戲也就罷了。若哪個皇帝要是真的信了,不被玩得團團轉才怪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個一直以明君的行為來要求自己,結果卻換來煤山上吊,還沒得到好名聲的崇禎皇帝。
大臣們最喜歡的,不是明君,或是昏君,而是一個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皇帝。
不就是貪污了點銀子,建了點豆腐渣工程,兼并了點土地,死了點百姓,逼反了點刁民,吃了點空餉,打了點敗仗,賣了點糧食資敵,勤王也遲了點,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大不了這次自罰三杯,下不為例,一個個還是明君賢臣良將嘛!
像崇禎那種非要按律法較真殺人的皇帝,縱然再節儉,再勤政,那也是暴君、昏君,必須批倒批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