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望了望身后一人,令其人到了楊耀面前,“圣上,眼下正好有一人,乃是忠良之后,卻遭受太后的打壓,老臣想要舉薦給圣上。”
裴炎碰巧不避男女之嫌前來駙馬府,恭賀公主產子;然后碰巧又要楊耀提拔忠良之后;最后再碰巧帶了這個忠良之后。
楊耀已回過神來,這么多的碰巧,就不是巧合,而是裴炎故意為之。裴炎不知從哪兒打聽到圣駕要來駙馬府,他的駙馬府之行一是來拉攏河東薛氏,一是專找楊耀這個皇帝的。既是對升職武氏子弟的興師問罪,也是要楊耀同意提拔他口中所言的忠良之后。
裴炎如此處心積慮,造成巧合碰面的假象,必然是有陰謀,還是大大的陰謀!
楊耀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此人,四五十歲的年紀,滿臉的皮笑肉不笑,和裴炎是一個德性,也是不討喜的一類。
來人沖楊耀恭恭敬敬的行了君臣之禮,開口道,“臣,英國公,新任柳州司馬李敬業,叩見圣上。”
李敬業?揚州叛亂的罪魁禍首,李敬業?此人乃是之前那個校尉李敬猷的兄長,也是英國公李績的孫子,襲爵英國公。
英國公李績,也是凌霄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李唐開國立下過大功。李績原名徐世績,后背賜姓李,改名為李世績。再因要避李世民的諱,最后改成了李績。
之前楊耀真的忽略這些個凌霄閣功臣后人的存在,只將目光盯在了李唐皇室身上。卻未想到,李敬業的李雖然是賜姓,但也是隴西李氏的李啊!而且他的年齡也在四十歲以上,完全符合游戲奸人的標準。
李敬業的突然出現,打消了楊耀認定裴炎是奸人的沖動。突然冒出個符合奸人標準的李敬業,那凌霄閣二十四功臣的后人里,還有沒有符合標準的后人呢?李靖、李孝恭的后人還有誰呢?必須要狄仁杰在吏部查個底朝天才行。
楊耀掛上了笑容,愕然問道,“原來是英國公,果乃忠良之后!先皇、太后時時不忘當年的匡復之功。”
李敬業拱手道,“臣不敢居功,還請圣上懲戒。”
楊耀一時也想不起他到底犯了什么罪,更不知他二人有什么圖謀,反正主動權在楊耀的手里,急的是裴炎,李敬業,他急個屁啊?
楊耀佯作訝然道,“英國公所犯何罪?!”
李敬業恭敬的道,“臣弟李敬猷,有眼不識泰山,在天津橋驚擾了圣駕,還請圣上治罪!”
哦,原來是賞詩會那日的事兒。
楊耀爽快的哈哈一笑道,“原來是這事啊!愛卿不提,朕都快忘了。反正朕也未受驚,就此揭過了吧!”
裴炎緩緩的道,“圣上,英國公乃是老國公之子,文武全才,更是忠心可嘉。但,卻被武三思打壓,被貶去了柳州當司馬。還請圣上三思,為忠良之后做主啊!”
他口口聲聲請楊耀三思,語氣上卻根本就沒給楊耀三思的機會,就是在逼楊耀松口,提拔李敬業。
楊耀試探的問道,“裴中書想提拔英國公擔任何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