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嘩嘩!”大家很熱情地給了掌聲。
黃元平活動了一下自己已經有些僵硬的手掌,不知道練過多少次,連手指頭都練破了的和弦響起。
“歲月捶打著石板
青苔凍上了霜寒
記憶里誰站在河邊
把愛慕折成了小船
盼著它能停在
那個港灣
還來不及被人看
就連墨跡都暈染……”
黃元平不是谷小白那種vocal系歌手,唱不來高難度的歌。
他也不像是306的幾個人那么自信,唱不來連唱帶跳賣萌的歌。
他的歌一向很安靜,一直很走心。
像是一條悲傷的小河,在緩緩流淌,卻不激烈,也不張揚。
一首《河邊》唱完,舞臺下大家安靜了幾秒,然后掌聲響起。
掌聲并不熱烈,但非常持久。
黃元平不斷對臺下鞠躬,頻頻說著謝謝。
谷小白走過來,對臺下道:“大家知不知道,在我們準備發《少年·306》這張專輯之前,我們收到了多少首歌?”
舞臺下,大家都瞪大眼睛,等著谷小白宣布數字。
“《少年·306》這張專輯,一共收到了包括曲譜、歌詞、demo在內,來自三十八個國家的音樂人,十三萬五千七百二十八首歌……”
“嘩!”舞臺下,所有觀眾都震驚不已。
這么多!
如果現場寫歌的話,現場那么多人,一人平均寫一首半!比許多原創大賽的參賽作品還多!
這一刻,現場的許多人,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音樂工業”。
這真的是工業化的生產篩選啊!
“我的團隊從這些歌里篩選出來了三百多首,然后我們又從這三百多首里,選出來了兩首,其中只有一首是詞曲完整程度已經非常高的,甚至有人說,這首歌是我們306的專輯《少年·306》里最好的一首。”
“《青衣》!”舞臺下吶喊聲響起。
“對,《青衣》這首歌,就是黃元平寫給他的爺爺的。”
谷小白轉頭,看向了舞臺的后方:“今天,我們把黃爺爺了現場,邀請他和我一起完成下面這一首《青衣》……”
又一個不大的圓形舞臺,正從水中慢慢升起。
一身破舊戲服的老人,攝蘭花指,提嗓,長哭:
“喂呀呀呀——”
三弦、二胡、月琴的聲音起。
“那一日梳妝來照鏡,在樓下來了沈燕林……”
一段唱完,觀眾們瘋狂鼓掌:
“好!!!!”
舞臺上,老人轉過身來,看著那數之不盡的人頭,聽著那掌聲,眼前模糊了。
恍惚中,似乎又回到了許多年前,那舞臺,那人群,那個她……
舞臺中央,一架鋼琴升了起來,谷小白坐在鋼琴之前,溫柔如水的鋼琴聲響起:
“三尺戲臺兩錢粉墨
唱著悲歡離合日日夜夜
我搬著小板凳臺下坐
等著回家等你牽著我……”
黃元平和306的其他人,一起退到了燈光之外,靜靜看著舞臺上的谷小白和老人。
那一刻,他心中格外期盼。
如果有一天,可以在我自己的巡演里,把爺爺請上臺……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