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笑瞇瞇看著谷小白滿臉失望的模樣,好奇道:“這位公孫大娘曾經對我說過,自己在這長安城孑然一身,沒有什么親人,你又如何認識她,叫她什么小蛾子?”
谷小白剛想說一句“關你什么事”,然后就看到旁邊裴旻一示意,一名金吾衛把刀駕到了昌叔的脖子上了。
昌叔:/(ㄒoㄒ)/~~
我到底招誰惹誰了!
為什么我變成了人質了!
谷小白這才不情不愿道:“我認識她已經記不清多少年了。”
“許多年?”李隆基嗤笑道:“你才多少歲,說話這般老氣橫秋。”
也難怪李隆基對谷小白這般不屑。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人,告訴別人說,記不清多少年,那豈不是圖惹人笑。
谷小白看著李隆基,內心有了一個想法。
或許,想要把李隆基拐走,得另辟蹊徑,用其他的辦法。
谷小白問李隆基道:“現在是開元幾年?”
李隆基自己愣了一下,這世界上,竟然還有人不知道現在是開元幾年?
“現在是開元十年。”旁邊裴旻肅容答道。
“那便是公元722年……”谷小白嘆了口氣,道:“那從我認識小蛾子開始,已經一千四百年了……”
這句話,讓李隆基差點伸手去摸摸谷小白的腦袋,更是產生了一絲慍怒。
這個少年,是打算招搖撞騙嗎?
他是不是腦袋燒糊涂了?
唐代的國教是道教,以老子為祖先。
而李隆基,更是篤信道教,武則天信佛教,之前曾經嚴厲打壓道教,所以等到李隆基繼位之后,道教眾人為了爭取各種利益,踴躍輔佐李隆基,在李隆基一生,身邊都有無數的道士出謀劃策。
而也正因為如此,也少不了一些妄圖招搖撞騙的騙子,想要通過某些江湖戲法、離奇故事,獲得李隆基的重用。
可惜的是,李隆基并不是一個昏庸之徒,他的智商高著呢,想要忽悠他,可沒那般容易。
谷小白并沒有在意他的表情,而是問裴旻道:“你們為何稱呼她為公孫大娘?她這般稱呼自己嗎?”
裴旻本不想回答,但看李隆基的表情,便道:“這名女子,前些時日來到長安,自稱來尋找某位王公之子,眾人皆不知道其姓誰名誰,其劍器之舞驚艷之極,但凡見過的,紛紛為之折服,所以坊間便稱呼其為公孫大娘了。”
公孫,其實是來源最廣的復姓。
春秋戰國時期,公的兒子叫公子,便如同公子小白。
而公子的兒子,就是公孫了。
后來他們的后裔,就以公孫為姓,來源何止是幾十家幾百家。
以小蛾子的話,她應該說的是谷小白,但以訛傳訛之下,或許就變成了公孫。
而“大娘”,大概就是“大姑娘”的意思,并不是說人家真的是一位大娘。
谷小白想了想,道:“她是不是還有一把笛子,便如同我這把笛子,卻略小,上面遍布刻痕?”
這句話一出,李隆基和裴旻又對望了一眼。
這名女子,身無長物,除了幾件替換衣服,就只有一雙紅綾劍器,然后就是一桿竹笛了。
那竹笛,已經陳舊之極,似乎經過了無數年的撫摸。
少女對其卻格外珍惜,都不讓人碰一下,等閑也不舍得吹奏。
“她果然還帶在身上。”聽到這里,谷小白又是開心,又是傷心,內心百味雜陳。
谷小白的這般表現,倒是讓李隆基生出了許多的好奇心來,內心的那股懷疑,又慢慢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