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男耕女織絲路繁忙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紙香墨飛詞賦滿江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豪杰英氣大千錦亮……”
高亢嘹亮的聲音,直入云霄!
帶點嘶啞,帶點少年特有的清亮。
谷小白的這首《夢回唐朝》,氣質和原唱,和當初付文耀的翻唱,完全不同。
這特么的是搖滾?
可這特么的太搖滾了!
那種躁,那種反叛的力量,非常搖滾,卻又完全不同。
舞臺下,大家聽著谷小白的演唱,似乎有一種莫名的顫栗感,蔓延全身。
為什么,為什么聽著谷小白的《夢回唐朝》,真的有一種回到了唐朝的感覺?
為什么,有一種莫名的自豪和欣喜感,壓都壓不住?
恍惚間,大家跟著谷小白,來到了開元盛世。
那個時代,全世界以學習中國為榮,盛唐之外都是化外之民,四方蠻夷跪下叫爸爸,歐洲正是中世紀的“黑暗時代”,長安城,是全世界最璀璨的明珠,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絕對中心。
同樣,中國吸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音樂、樂器,將之化用到了自己的音樂之中,兼容并蓄,自信而不排外。
而眾所周知,李隆基格外喜歡音樂,所以民間對樂舞的推崇極盛,上自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無不以歌舞為樂……
皇帝喜歡,誰還不趕快學?萬一被皇帝看中了,那還不是飛黃騰達?
這種情況下,音樂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隨手一撈,都可以抓到無數的好樂手。
反觀一千多年之后,因為文化的不自信,言必稱西方,論必稱古典,似乎只有西方古典音樂才是正統。
不符合西方古典審美的,就成了落后的,愚昧的……
屬于自己的審美與情趣,完全被閹割。
即便是現在,下一代們已經完全站了起來,可依然有許多人跪久了習慣了。
想要扭轉這樣的狀況,還不知道要用多少代人的努力。
才能真正平等地討論東西方的近代藝術。
可這種現代人都沒有的自豪感,被谷小白和這支大樂團,毫無顧忌地展現了出來。
我學你,我唱你,并不是因為你比我優秀,而是因為,我想更優秀!
舞臺下,托卡夫斯基震驚地張大了嘴巴。
他其實也見過中國的許多民樂團,那種完全按照西方交響樂配置的樂團,這么多年來,都沒有發展出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作品。
甚至有的時候,他內心深處是不屑的,特別是看到民樂團不得不在樂團里塞上大提琴來彌補低音不足的時候,覺得真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可現在,他被震撼到了。
那種精氣神。
那種來自骨子里的自信和底氣。
曾經,當他的祖國強大無比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的神情。
即便西方的其他國家,再怎么看不慣他們,卻依然邀請他們去巡演,為他們捧場,次次演出座無虛席,新聞上極盡溢美之詞……
這種感覺,多久沒有過了?
可這么多年過去了,往昔的一切,竟如同一場幻夢。
夢里的一切,竟然終究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