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西北大地。
迤邐的車馬,從長安城蜿蜒而出,一路向東而行。
這是唐代皇帝出行的最高配置,“大駕鹵簿”。
導駕、引駕、車駕、后部鼓吹、后衛部隊等,加起來差不多有幾千人。
前方清游隊開路,然后禁衛部隊氣勢洶洶,再然后幾百名鼓吹手吹吹打打,再然是跟著一起出行的文武百官,后才是李隆基的玉輅,再然后又是幾百名鼓吹樂手,嘰哩哇啦一頓吹。
然后又是龐大的后衛部隊。
這么長長的隊伍,讓人有一種感覺,是不是這邊最后一個人剛剛出門,那邊的人就已經到了。
今日,李隆基從長安移駕唐代的二都之一,神都洛陽。
隋唐二代,是罕見的雙都制,歷史上每個皇帝的喜好不同,在兩個城市的時間也略有不同。
譬如李隆基自己,在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兩邊來回跑著辦公的。
而他的奶奶武則天,就是大部分時間在洛陽呆著。
這么說起來,唐代的皇帝還是比較幸福的,可以選擇自己的辦公地點。
長安、洛陽都是唐代的都城,在不同的歷史時刻,地位略有不同。
只是相對來說,長安歷史上的地位比洛陽更重要一些,所以很多人才會只知道長安,不知道洛陽。
軍事、政治上來說,長安更重要。而洛陽則是交通、糧食、商業等方面,更具意義。
頗有點現在北上兩城的感覺。
這種制度從隋起,到唐亡,后世此后再也沒有過類似的配置,所以現代人很難想象雙首都是什么樣的。
歷代以來,都是長安打天下,洛陽治天下。
亂世在長安,盛世在洛陽。
而現在,開元盛世,天下太平,李隆基這邊呆呆,那邊逛逛,去洛陽處理一下民生大事,再回長安加強一下軍備,雖然看起來也是個出差奔波的打工狗,但是日子過的也算是愜意。
這個時代世界那么大,信使傳來信件,再回復處理,已經不知道事情變成了什么樣子,現場處理反而效率高的多。
只是……
出行卻是一個問題。
皇帝出行要注意逼格,所乘坐的這種超大型的玉輅,格外寬大,像是一個移動的房子。
不過因為實在是太大了,已經超出了自然材料減震的極限,本身晃動的特別厲害,坐起來其實一點也不舒服。
而且它也并不是可以遮風擋雨的那種,四敞大開的,頂部高高的,各種復雜的裝飾,半點屁用也沒有,活像是一個車輪上的豪華涼亭,風來受著,雨來淋著。
李隆基在車上處理了一會兒公務,實在是沒辦法假裝成一個勤勞的打工人,偏偏他還在眾人環視之下,還得注意形象,不能躺下摳腳。
實在是無聊,李隆基側頭,對左側招了招手,身為左金吾衛將軍的裴旻立刻湊了上來,肅容等候李隆基的吩咐。
誰想到,李隆基的詢問毫無營養。
“啊,朕好無聊,小白呢?小白干啥呢?”
裴旻:“……”
一腦門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