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想都不想,開口便道:“咱們在鳳溪村,有個三十五畝的莊子,因為靠山,山上有些不干凈的東西,一直沒有派人打理。少爺要是用的話,可以請道士跟和尚來做法,想來這些年莊子上也沒有出過人命,那東西應該不算厲害。”
“什么臟東西,妖怪嗎?”
王旭來了興趣,三十五畝的莊子,圍起來,建成堡壘樣式,煉玻璃的地方就算有了。
至于妖怪,想來也不是什么大妖,正好他想請金山寺的高僧來坐鎮,一并收拾了也就是了。
“具體是什么說不清楚,反正挺邪乎的,晚上的隔夜飯,放到第二天一準消失。
而且三十五畝的莊子,每畝少說得產四五百斤糧食吧,這個莊子的畝產卻連兩百斤都沒有,每到春收與秋收的時候,糧食就會少個大半。
下面的人報上來,老爺心想,也犯不著為了三十多畝地,就去請道士跟和尚過來,不值當得,于是就這么一直拖著。”
前因后果聽一遍,王旭越聽越滿意。
不傷人,就丟糧食,哪怕有妖物,估計也是兔子,老鼠,刺猬,家雀一類的小妖。
這莊子,沒說的,正是建立玻璃制造廠的好地方。
“你選個機靈的,讓他帶著長工下去一趟,用石頭將這個莊子圍起來,建一道三米高的圍墻出來。”
王旭建立圍墻,為的不是不讓人進去,而是不讓工人偷跑出來。
他已經計算好了,玻璃制造廠一但建成,里面的工人就要簽字畫押,十年內不許離開工廠一步。
第一批,招募五百名工人進去,形勢好,再招募五百,維持在一千人的規模。
只要工錢給的足,現代人都能去非洲奮斗十年,更別說逃到九泉鎮的災民了。
用高于市面三倍的工錢,買這些人十年時間,應該有不少人樂意才對。
畢竟,從交州過來的災民,很多都是十六七歲,孑然一身的小伙子。
他們有大好的青春,手上卻連買糧的錢都沒有,肯定愿意用十年時間,換取后半生的好日子。
十年之后,這些人也不過二十六七歲,完全可以拿著能買二十畝地的工錢,回到家鄉娶一個婆娘,過自己的小日子去。
“是,少爺,我這就去辦。”
劉全得了命令,下去找人手干活去了。
王旭目送他離開,第一步邁出去了,第二步便是請好手來坐鎮,以免有人眼紅玻璃生意,派雞鳴狗盜之輩來盜取秘方。
這個任務,他打算交給金山寺。
金山寺,在金山府也是老字號的寺廟,雖說這些年有些落魄了,但是以前的名聲還在。
就算金山府跟法海說的一樣,只有大貓小貓三兩只,派不出人手來,也可以借著金山寺的平臺,請其他寺廟的高手出山。
想做便做,王旭返回書房,準備給金山寺去一封信。
“法海小和尚,一別數月,不知道你那還好嗎。我這邊過得很好,災情過去了,朝廷的賑災獎勵也下來了,我母親還得了七品誥命夫人的頭銜...”
王旭提筆就寫,開頭先是聊了聊自己這邊,然后又跟法海小和尚說了幾件好玩的事,后面才筆風一轉,說起要請高人坐鎮的事情。
寫到報酬的時候,王旭略微停頓。
佛道兩家的修士,沒有文士那么值錢,請等同進士的四階高手除妖,花費也不過數千兩銀子。
這樣算下去,有三五萬兩白銀,就夠請一位四階高手,在他家坐鎮一年了。
考慮到玻璃生意,開始后的財源廣進,王旭思考片刻,寫下了白銀十萬兩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