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能留在進城做京官,入駐翰林院,也會挑選各黨的基本盤,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上縣做縣令。
上縣,中縣,下縣,是根據經濟與重要程度,對一縣之地的劃分。
上縣規模大,人口眾多,繁榮,自然就容易出成績。
宋珧能被派到溧陽縣,這個金山府百縣內,排名后二十的下縣中,說明他背后沒人,甚至沒人看好他。
“少爺,老爺讓你去中堂一趟,新到任的宋縣令,派人送來了拜帖,說下午要上門拜訪。”
王旭正在房間內練字,門外便有仆人來稟告。
聽到這樣的話,他吐了口氣,果然是個沒根基的,這才上任幾天,縣上的事物恐怕都沒有理清頭緒,就眼巴巴的來了。
換成程廣榮,人家可是穩如泰山,就連王家得到朝廷封賞,混得風生水起之后,也不過在人前說了句王家不錯。
瞧瞧,這就是差距,程廣榮無欲則剛,管你是什么來頭,一點面子都沒有。
新上任的宋縣令就不行了,沒有根基,又不甘心終老在縣令上,自然要順著桿子爬,沒有桿子自己做,也要找往上爬的機會。
王家是溧陽縣新貴,背后又有薛牧山做靠山,而且同為朱黨成員。
宋縣令這么著急的想要拜見,恐怕除了見見王家這個新貴以外,未必沒有搭上薛牧山這條大船的心思。
思緒一轉,將宋縣令的來意分析了一下,王旭才不緊不慢的吹了吹紙上的墨跡,開口道:“繡娘,這這幅字裱起來。”
“繡娘?”
“繡娘??”
叫了兩聲,王旭放下筆墨,發現繡娘又不見人了。
繡娘隔三差五的玩失蹤,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見人。
這一次,王旭沒有繼續喊下去,而是打算親自去看看,繡娘究竟在搞什么鬼。
放下筆墨,走出房間,王旭向著廚房而去。
繡娘每次消失,不是說去廚房幫忙,就是說去后院打掃庭院,他倒要看看,這人究竟在干什么。
穿過兩條走廊,走到后院的廚房處,往里面一看,繡娘還真在里面,守著灶臺正在煮什么。
不遠處,廚婆正在清洗蔬菜,有一句每一句的說著:“繡娘姑娘真是好樣的,每天都要給少爺煮粥,真賢惠!”
“給我煮粥?”
王旭眉頭微皺,他是喝過繡娘煮的粥,可三兩天也就喝過一次,每天這個說法不合理吧。
再看,繡娘嘴角帶著淺笑,一邊往鍋里放上銀耳,蓮子,枸杞一類的食材,一邊笑道:“這算什么,少爺讀書辛苦,吃點清涼敗火的舒心。
我別的本事沒有,飯卻是從小做到大的,小時候稍有不順就要挨打,打著打著,廚藝就練出來了。”
二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著,好一會之后,銀耳粥終于做好了。
看到繡娘端著粥要往外走,王旭想了想,藏在了走廊的柱子后面。
繡娘并沒有注意到他,嘴里面哼著小曲,端著銀耳粥,開開心心的走了。
而就在王旭以為,這銀耳粥是給他送去的時候,繡娘卻往東一拐,去了東院。
王家是個大宅子,分為前院,中院,后院。
后院中,又分為東后院,西后院。
其中西后院,是王旭住的,東后院是王老爺與王夫人住的。
看到繡娘去了東院,王旭就奇怪了,這粥不是給他吃的,那是給誰吃的呢?
跟上去一看,繡娘扭著小蠻腰,端著銀耳粥,在東院丫鬟的怒視下,敲響了王老爺的書房門:“老爺,秀兒給您做了些銀耳粥,您吃一點吧。”
看到這里,在聯想到東院丫鬟們的神色,王旭恍然大悟。
好家伙,這個小浪蹄子,不會是力氣使不到他身上,于是改走王老爺路線,想給他當后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