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智,畢竟不是小孩子,不可能跟真的孩子一樣,圍在父母面前撒嬌,或者跟三兩個小伙伴出去玩泥巴。
幸好,本體離開之前,玩了手圣人降世,生而不凡的把戲。
再加上此方世界,真的有鬼神之說,久而久之,人們也將他的早慧往神仙,圣人,星辰方面考慮,要不然換成純粹的古代世界,弄不好得被人當成妖怪。
“老師出去了兩個月,音訊全無,也不知道將那邊的事情處理的怎么樣了。在有幾個月,便是一年一度的縣試,錯過這場,下次再考就是明年,我可不想等那么久。”
王旭看著窗外,縣試得中,便有童生功名,文氣加身。
他需要的不只是功名,還有文氣加身的自保之力,這種沒有力量的感覺,不是他喜歡的。
所以,今年他肯定會下場,博一個童生功名回來。
三年后,十二歲的時候,再博一個秀才。
按照他的想法,三年一次,十八歲中進士,不能再晚了。
他的路,不是入朝做官,而是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有唐、宋、元、明、清,五代大家做后盾,以文成圣容易,區別只在于是真圣,還是亞圣。
成為孔圣那樣的真圣,便是不弱七階的大能,如果是孟圣那樣的亞圣,則是堪比七階的六階無敵存在。
王旭的心很大,成圣便成真圣,亞圣有什么意思。
反過來,在孔圣專美于前的情況,比肩孔圣,功蓋孟圣,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了。
他需要時間,大把大把的時間,他要贏的不是某個書生,甚至不是某個黨派,而是這個天下,這個儒家。
文道不比其他,不成圣,百年之后便是一捧黃土。
所以,他的時間只有百年,不成功,便成仁,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只有成圣之后,再喝下不老泉,才不用擔心文氣被其他力量沾污,在此之前,任何延壽的東西都碰不得。
靜!!
王旭提筆書寫靜字,平心靜氣。
一連寫了十幾篇,外面傳來了敲鑼打鼓的聲音,縣上的宋縣令到了。
“少爺,宋縣令到了,老爺讓你過去一趟。”
聽到下人傳來的話,王旭放下紙筆,也很想見一見這位新任縣令。
他打算今年下場參加縣試,不用說,這位新任縣令,便是三位主考官之一。
按照往年的規矩,縣試之中,三位主考官會分別由縣令,縣上公學的學政,還有一位從金山府下來的監考官,三人共同主持縣試。
雖然王旭自負,童生考試手到擒來,卻也不會自大到,認為宋縣令這個主考官沒有用處。
要知道,在考場中,有個詞叫壓才。
才是才華的,唐宋時期,追捧神童,出過很多少年進士。
比如晏殊,楊廷和,寇準,郭元振,黃潛善,徐稚,這些人都是十幾歲中進士,以后飛黃騰達的神童。
到了明朝,科舉的規矩越來越多,文人開始逐漸反感神童,因為很多十幾歲中舉,中進士的神童,用現代話說就是高分低能。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都是十年寒窗,考了一輩子,而立之年才中進士,你十幾歲就是進士,讓我們情何以堪。
于是,就有了壓才的說法。
意思是,這人才華有,但是得壓一壓,磨一磨銳氣。
明朝中后期,壓才,壓制神童,成了科舉的潛規則,漸漸神童便少了。
王旭有五代大家的文獻作為參考,童子試手到擒來,就怕有人看他年幼,要壓一壓他,故意不讓他中。
所以,見到宋珧的時候,也要將話點給他,不求他在縣試的時候開綠燈,只要別亮紅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