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成書于宋代,由大儒王應麟所著。
這本書通俗易懂,以三字形式,將很多故事融匯其中,微言大義,是古代文學中最頂級的啟蒙讀物。
王旭將三字經修改一番,將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改為了吳高祖。
后面,也剔除了五代十國,到宋乃興的贊譽,不然容易被人切片。
外面那些人不是說,讀書好不代表教書好,說他誤人子弟么。
王旭倒要看看,有幾個能扛得住三字經的轟炸,雖然三字經在古代文學中,只能算啟蒙讀物,里面的文學價值卻不是假的。
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既然能在古代被稱為啟蒙第一,相信放到這里也錯不了。
三字經,只是他打開市場的第一步,后面還有朱程理學即將登場,如果這都不怕,王陽明的心學總該怕了吧。
“三字經,沒聽說過啊,這是新出的書籍嗎?”
杭州府,岳陽書樓,一名讀書人正在挑書。
挑挑選選中,一本名為三字經的書籍,很快映入眼簾,引起了一人的好奇。
“三字經,王旭著,王旭?哪個王旭,新科狀元嗎?”
隨著狀元及第,王旭自己沒什么感受,但是他在天下讀書人心中,卻是偶像明星一樣的存在。
如果說之前,王旭是以詩詞揚名,現在詩詞之外還要加個文章。
對正統讀書人來說,詩詞只是小道,文章才是大道,到了這個地步,王旭才敢稱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許秀才,看中什么了?”
許秀才正捧著三字經讀個不停,岳陽書樓的老板就走了出來,調侃道:“這本三字經,可是新科狀元王旭,新寫出來的巨著,昨天晚上才到貨,要買你可得趁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咦,居然不是詩集!”
許秀才念了兩遍,目光中很是詫異。
剛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看到是王旭寫的,他還以為是本詩集,沒想到卻是看錯了。
“這本書多少錢?”
許秀才讀了讀,只覺朗朗上口,此書頗有意思。
“不貴,八兩銀子...”岳陽書樓的老板,用手比了個八的手勢。
“這么貴?四書中的大學,也不過賣五兩銀子,這本居然要八兩,都可以買兩畝好田了?”
許秀才的家境并不算好,八兩銀子要是拿出來,少不得肉疼一番。
“讀書人的事,怎么能說貴呢?這本書,別看王狀元將其定位為啟蒙讀物,實際上里面的各種意思,你我參悟起來也頗有所得。而且你看看這書的做工,紙頁的厚度還有插圖,八兩銀子你已經賺大了。”
書店老板一臉嫌棄,隨后又補充道:“要是你實在嫌貴,過幾天會到一批不帶插圖的,那個版本便宜些,三兩銀子應該綽綽有余了,不過你得等上個十天半個月。”
“要等那么久?”
許秀才猶豫少許,看著手上的三字經滿心不舍,咬牙道:“好,八兩就八兩,先記賬上,明天我帶錢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