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桐鎮守三關多年,總領潼關,函谷關,三門關大小事物。
不到函谷關赴任,王旭都不知道他有這么大能量。
三關上下,上到軍中將校,中到文書典吏,下到百長小吏,十之六七都由陳家人把控,三關之地嚴格來說,已經是陳氏的三關之地。
如果不是陳家人,或者向陳家宣誓效忠的人,在三關之地根本混不出頭來。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陳到與陳蘭一走,函谷關的管理者立刻空缺大半,一問,連軍營伙夫都走了不少。
王旭看的暗暗心驚,同樣又有些慶幸。
幸好,商朝還沒有到風雨飄搖之時,朝廷的威嚴還未被削弱到極致,自己亮出總兵身份,哪怕陳家子弟遍布要職,也要在他的身份面前退避。
不然真斗起來,雖然他也不懼,卻也少不了焦頭爛額。
“梅山六圣,我任命你們六人為校尉,接管函谷關兵馬,不得有誤!”
收回函谷關的軍政大權,王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梅山六圣安插進軍營。
這也是難免的,他畢竟是一個人,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大小事務一把抓,適當的放權很有必要。
而且梅山六圣幾人,在儒界中都是一方妖神,統領各自部族的大妖,管理能力也是有的。
將函谷關的兵馬交由他們幾人掌控,王旭也很放心。
“是,將軍!”
梅山六圣一口應下,轉身回營操練兵馬去了。
王旭吩咐完畢之后,又看向站在下面的典吏,再道:“函谷關軍政合一,將軍我已經有了,文職卻還空缺不少,你們有什么本事就說出來吧,只要有本事,本將絕不吝嗇官職。”
在場的典吏們面面相視,猶豫了許久,也沒有人站出來毛遂自薦。
王旭看的失望不已,看來這群人不過中人之姿,能挑大梁的一個都沒有。
“小人,小人擅長算數,不知道算不算本事?”
一名小吏站了出來,磕磕巴巴的問道。
王旭本就是矮個子里挑將軍,問聲后也不嫌棄,開口道:“你既然擅長算數,我就來考考你。你且聽好,一百畝田,一畝收糧三百斤,一斤約合八十粒米,一千畝能收多少粒米?”
“這,這……”
小吏急得冒汗,掰著手去算,足足一袋煙的功夫,才試探性的說到:“可是兩千四百萬粒米?”
王旭輕輕點頭,情不自禁的呼出了一口氣。
還好答上來了,要是這么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他真要懷疑陳家人走后,是不是只給自己留了一群酒囊飯袋。
不過就是如此,眼下這群人,也就比酒囊飯袋強一點。
看來有才華的,不是展露才華之后,被陳家人收入囊中,就是嫌棄函谷關發展潛力不高,往別處求學問職去了。
話又說回來,真要想把函谷關發展好,武將是一方面,治理地方的文臣也不可或缺,這群人難堪大用啊。
“你叫什么名字,以前是什么官職?”看著從矮個里選出來的將軍,王旭生無可戀的問道。
小吏興奮難耐,只以為自己要飛黃騰達了,連忙開口道:“小人張凡,在糧稅房充當刀筆吏,專門為農稅入賬。”
“好吧,你就是稅務房主薄了,記得用心做事。”
王旭兩看相厭,只能捏著鼻子,將在場官員暫時安排新職,用來渡過眼前難關。
同樣他也知道,這些人不過下下之選,用作一時可以,長期以往函谷關別說繁榮,不衰敗下去就是好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旭不得不貼出招賢榜,選取附近世家子弟充斥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