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仙要幫助趙雄,不是因為他是自己姐夫李公甫當年的同僚,而是因為在李公甫離開錢塘縣后,這個趙雄一直對許家關照有加,從未有過半點懈怠。
這些年來,許仙對做生意沒有半點興趣,但是許仙卻漸漸成了臨安府最大的地主老財,可以說,這個趙雄功不可沒。
種花家有一個美好的傳統,那就是禮尚往來。
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這才是君子相交的美德。
李公甫照顧趙雄,趙雄照顧許仙,如今趙雄有所求,許仙根本說不出拒絕的話。
當然,如果這不是擁有神魔鬼怪,擁有六道輪回的世界,許仙也不一定敢答應趙雄。
佛家總說自己廣開方便之門,不論是善信居士,還是罪孽深重之輩,只要愿意皈依佛門,就可以超脫往生極樂世界。
與佛家類似,道家其實也有類似的話。
《道德經》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什么意思?
簡單一點講,就是說,天道對待善人,惡人,好人,壞人,所有一切生靈,態度都是一樣的,不分親疏。
想要天道照顧,善于順應天道就可以了,因為天道常常眷顧那些順應天道的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這又是什么意思?
在解釋這句話之前,先說明一點,那就是道家思想中,是沒有‘圣人’的。
在道家人眼中,‘圣人’是盜。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這是道家圣賢莊子的原話。
回過頭來,解釋上一句話的意思。
“天地運轉大道,從來都不是因為仁義道德。就算是這個世界沒有仁義道德,天地依舊會運轉不休。”
“圣人做事,其實也不是以仁德為標準的。就算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姓,全都禽畜禾苗,圣人該怎么做事,還會怎么做事。”
“‘仁’這個字,在嘴上講得次數再多,其實都沒個卵用,還不如去堅守內心,來得更為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