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老漢舍不得繼續呵斥娃娃,只能道:“是啊,這一路上都是爺爺挑著你們倆。所以你們兩個小東西啊,不要在筐子里亂動亂晃,否則爺爺挑著扁擔會很累,你們得學會讓爺爺省點勁……”
兩個小家伙果然不再亂晃。
但是小臉繼續滿是期待的仰著,又問道:“爺爺,這一路上都會有飯吃對不對?可以吃的很飽很飽那種?可以不用擔心餓肚子的那種?對不對?”
柳老漢笑了起來,滄桑的老臉盡是溫柔。
他伸出枯瘦的老手,輕輕去摩挲一個孩子額頭,安撫道:“是的,一路上都會有飯吃。可以吃的很飽,可以不動擔心餓肚子,你們兩個小家伙啊,算是攤上了好時節……”
兩個小家伙又興奮起來。
各自待在筐子里忍不住亂晃悠。
自小就飽受饑餓的農家娃娃,也許最大的歡喜就是聽到可以吃飽這個詞。
柳老漢仰起頭來,渾濁的目光似是仰望天空,忽然不知為何,流下兩行滾滾熱淚。
好半天后,才喃喃道:“可惜呀,你們的爹爹沒攤上這樣的好時節。若是他也能攤上這樣的好時節,他就不會為了省一口糧食……”
柳老漢沒再說下去。
此次整個莊子一起遷徙,據說是城里柳氏在北方參與了一項產業,需要大量的百姓過去種地,而且必須在開春之時趕到那邊。
時間很緊。
路途千里。
所以,柳氏大發善心。
凡是參加遷徙的莊子,不管莊子上有多少百姓,只要是前往北方的家戶,一律保證路上給吃給穿。
糧食直接用牛車運輸,跟隨著遷徙的隊伍走,并且還不限量,隨便百姓們可勁的吃。
據說是柳氏的家主下了嚴令,不允許任何一個百姓餓死在路上。
不但不允許百姓餓死路上,而且還要保證百姓們的體力,唯有如此,百姓們到了北方才能立刻開始開荒。
開荒?
那不就是種田?
對于華夏的老百姓來說,他們到哪里種田都是種。
最主要的是,這一路上可以吃飽飯,柳氏提供的糧食管夠啊,這是一件何等幸福的事情。
所以,他們不畏懼遷徙。
所以,沒有任何一個百姓抗拒。
所以,柳老漢才會說攤上了好時節。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也所以,柳老漢才會流淚說兩個娃娃的爹沒能攤上這個好時節。
若是攤上了,那就不用為了節省一口糧食餓死了。
……
這時不遠處有動靜傳來,但見一個漢子推著一輛獨輪車緩緩接近,漢子身后跟著一個挑著扁擔的女人,漢子的獨輪車上則是推著幾個娃娃。
那漢子走近之后停下獨輪車,望著柳老漢挑著的扁擔皺了皺眉。
似乎踟躇和遲疑天人交戰良久,漢子最終還是咬牙開了口,甕聲道:“四叔,您這樣可不行,路太遠了,挑著孩子您撐不住,讓倆個娃娃上我的獨輪車吧,我推車趕路總比您挑著扁擔輕松……”
說完之后,小心翼翼看了看自家媳婦。
漢子身后的女人瞪了男人一眼。
明顯是嫌棄自家男人沒事找罪受。
柳老漢本來是很意動的,但是看到女人的目光便打消了心思,老漢僅是笑呵呵的擺了擺手,有些失落的道:“不用了,四叔還沒老。雖然這一趟很遠,但是四叔肯定能撐住。”
“但是鍋碗瓢盆怎么辦?”
漢子幾乎是脫口而出,下意識的道:“您若是挑著兩個娃娃,就沒辦法挑著鍋碗瓢盆,雖然城里柳氏會在路上給咱們發放糧食,但是做飯的鍋碗瓢盆得自家出……”
柳老漢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