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種情況,無論皇帝還是重臣全都心知肚明,但是沒人會去刻意提及,仿佛這就是大唐早朝的潛規則……
啥潛規則?
重臣疲累,小臣輕松!
原因也很簡單,這時代的人務實,既然重臣和小臣享受的權力和待遇不同,自然需要付出和承擔的也會有所不同。
重臣手握重權,上朝的時候你就得累點,小臣權力不高,上朝的時候偷偷懶也沒關系。
……
按照以往的慣例,大臣們給皇帝見禮之后就該開始早朝了。
但是今日明顯有些不一樣,大臣們并沒有第一時間找坐墊坐下去。反而一齊把目光看向大殿左側,望向了早已坐在那里的李建成。
古代左側為尊,并且李建成坐的位置乃是左側第一,這幾乎是不言自明的態度,代表著李建成將會是今日的群臣之首。
然而誰都知道,李建成不該如此,三年前那一場玄武門巨變,固然是出于李氏皇族的計謀,雖然只是計謀,但是李建成畢竟‘死了’,就算眾所周知他是假死,但是該裝的態度還是要裝。
如果不裝,那就是惡狠狠的打臉。打誰的臉呢?打當初失敗那些世家的臉。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舉動。
要知道當初那一場雖然是世家敗了,但是世家損失的僅僅是兵馬之權,他們的經濟并未受到折損,依舊還是大唐的中流砥柱。這也就意味著,世家的實力仍然在,李氏皇族如果不是昏了頭,按說不應該做出打臉的舉動。
打臉,在這時代很容易被看成是敵意。
結果現在李建成卻進入了朝堂,并且還坐在了左側第一的位置上。這種態度給人的第一感覺,似乎就是李氏皇族要打世家的臉。
事出反常,必有深意。
終于有大臣隱忍不住,猛然開口做出試探道:“大唐朝議,乃君臣議,然則為何隱王竟會出現,這件事還請殿下給個解釋。”
稱呼的是隱王,喊的乃是殿下,顯然這大臣精明的很,絕不會在言語之間落人口實。他雖然開口表達了質疑,但是一絲敵意的把柄也不給人抓住。
并且這大臣的試探手法也很精妙,他并沒有直接向李世民開口求問,而是刻意把皇帝掠過不提,表現出專門針對李建成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