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奇道:
“這王柏的騎兵跟對付李牧又有何干系?”
“你莫不是兩杯酒下肚便醉了吧!”
沈兵不自覺的抽了下嘴角。
開玩笑,這時代基本沒度數的酒幾杯就能讓小爺醉?!
再來幾斤二鍋頭也沒問題。
不過對上楊婷當然不敢這么說。
“不知校尉可曾記得屬下勸降王柏時所說的離間計?”沈兵問。
楊婷回答:
“當然記得。”
“收買趙國奸細說李牧意圖謀反,借趙王除了李牧。”
說到這楊婷似乎明白了什么,反問:
“你是想用這離間計?”
“可你也說過,在我軍兵臨城下之際,李牧與趙王均會等打敗我軍再說其它!”
沈兵有些得意的回答:
“確是如此。”
“但我等只需將此計稍加改動。”
“說李牧意圖謀反不行,但是……”
楊婷和柳絮在旁都急得不行,異口同聲問:“但是什么?”
沈兵回答:“但我等若是說李牧通敵呢?”
柳絮奇道:
“通敵?通什么敵?”
“趙國此時的敵人是我們……”
“你是說,李牧通秦?”
沈兵點了點頭,很肯定的回答:
“正是。”
“謀反可以等,但李牧通敵,這卻是等不得。”
楊婷表示贊同:
“此言有理。”
“因為李牧若是通敵……”
“趙王再等下去趙國便要亡了。”
“是以趙王若信了,即便兩軍正交戰正酣,趙王也會當機立斷對李牧下手!”
頓了頓,楊婷又皺眉問:
“可是……”
“在我大軍直逼邯鄲時便是那李牧力挽狂瀾。”
“此時更是圍我主力攻我長城,打得我軍毫無還手之力。”
“說那李牧通敵,趙王又如何能信?”
柳絮在旁附言:
“就是,便是三歲小兒也不信。”
沈兵搖了搖頭:
“三歲小兒或許不信,但那趙王或會相信。”
楊婷奇道:“為何?”
柳絮不屑的諷道:
“盡是胡言亂語,你莫不是拿我主仆二人尋開心?”
沈兵不慌不忙的回答:
“其一,趙王早就對李牧心存疑慮。”
“若是心存疑慮便極易上當,因為我等不過是順水推舟。”
“這是此計得以實施的前提。”
這就不用多說了。
趙國的形勢是只需李牧一句話便能把趙王從寶座上拉下來。
甚至還會受到軍民的擁戴。
這又如何能讓趙王放心?
因此,趙王就很容易也更愿意相信對李牧不利的言論。
見楊、柳二人沒有反駁,沈兵就繼續說道:
“其二,便是李牧攻我長城。”
楊婷不解:“這如何能成為理由?”
沈兵說:
“李牧攻長城不能成為理由。”
“然李牧攻長城的戰術卻能成為理由。”
楊婷初時沒聽明白,過了一會兒才雙眸一亮:
“你是說……”
“那李牧以騎兵分擊各處雖說是以動制靜以少勝多。”
“但趙王卻并不這么認為?”
沈兵點頭回答:
“正是。”
“李牧以騎兵機動的優勢攻我長城天險,且頗有成效。”
“但在不諳兵法的外人眼中,卻也可以是虛以委蛇、拖延時間。”
“否則為何不集中兵力發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