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回帶上了制下的十名工匠。
循早就習慣了沈兵時不時這樣“偷懶”一番,于是就權當沒看見聽之任之。
胖子屯一邊鼓搗一邊問:
“師傅。”
“我等這么改制車輪可以運送重物?”
“這車輪不是要在車上推拉才可以……”
沈兵打斷了胖子屯的話:“你用水井打過水嗎?”
胖子屯點頭回答:“自是打過!”
沈兵又問:“那想必用過轆轤吧?”
胖子屯又點了點頭:“當然用過!”
沈兵拍了拍面前已快拼裝完成的車輪,問:“那為何不知它可運送重物?”
胖子屯不由愣住了。
過了好半晌才驀然開竅,瞪大了一雙眼睛興奮的叫道:
“師傅,徒兒明白了。”
“這車輪便是那轆轤,只需牽上繩索便可如打水般將重物吊起!”
“只是……”
胖子屯為難看了看墻外。
也難怪胖子屯遲疑,水井打水是直上直下的,轆轤在城墻內卻與城墻下的重物有段距離。
這也是這時代還沒流行吊運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便是連轆轤這原始的東西也剛發明不久……
據說轆轤是春秋時期為魯班所制,距此時不過兩百年。
這對現代人來說其實很簡單,只需在城墻外沿加一個定滑輪就成了。
然而此時的古人又哪里知道什么定滑輪。
這時陳隗從一側幸災樂禍的走了上來。
陳隗在暗中觀察沈兵一行人已有些時間。
他見沈兵等人又在搞“小動作”,第一時間就想上前訓斥一番。
然而轉念一想:
“這段時間已數次在沈兵前落了面子。”
“先是投石機改良后又有麻繩及火彈……”
“可恨每次皆是沈兵勝出。”
“這讓他這嗇夫好生為難,乃至都無顏面對這上百工匠!”
“此次先不急著上前,待看清楚再說。”
“定要勝出一局扳回面子……”
于是陳隗不吭聲,假作監工在旁閑逛,同時豎起耳朵仔細聽著沈兵那邊的動靜。
直到他聽說“轆轤”又看到胖子屯為難的樣子,只道是機會來了。
當即“哈哈”笑著上前。
“你等以為在城墻上運重物也可像水井轆轤一般?”
“我道你沈兵有何通天本領,不想卻如此愚鈍。”
“竟不知繩索沿墻上下來回幾次便會斷裂。”
……
沈兵也不解釋,朝胖子屯招招手,就將一個稍高于城墻帶著輪軸的三角架探出并固定好。
再將繩索往下一拋……
蒼已在下方接應,接過繩索就將其綁在蘿筐上。
沈兵一聲令下:“起!”
剺和胖子屯一左一右的轉動后方車輪,重物便沿著城墻徐徐升了上來。
陳隗額上立時就落下幾道黑線。
那繩索在定滑輪的輔助下根本就不存在他所說的“斷裂”。
陳隗慚愧得以袖遮面在一眾工匠的笑聲中落荒而逃:
“早知如此就該多候上一些時候了。”
“可恨這沈兵莫不是魯班附體了?”
“這等物事都能制作出來?”
“并且有如喝水吃飯般輕松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