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胖子屯卻是打開了一個大門,一個嶄新的運算世界。
從此,在旁人看起來難于登天的計算,胖子屯也只需排上一些草稿就能輕松解決了。
這些都是小事。
原本秦滅趙的收官之戰是可以繼續這么玩下去的。
畢竟戰局已定,秦軍只需要等上幾個月,等邯鄲的糧食吃完了也就結束了。
但有人卻不愿意這么玩。
咸陽宮內,秦王嬴政在殿上焦急的走來走去,文武百官大氣都不敢吭一聲。
李牧身死之前嬴政還沒有這么心急。
因為那時滅趙還是未知之數,且從戰場形勢來看多半還是如以前一般無功而返。
但現在,李牧已死二十萬秦軍重重包圍邯鄲,嬴政馬上就坐不住了。
如果說六國里有哪個國家是嬴政最想滅的,那絕對是趙國。
這不是因為趙國重要的戰略地位,也不是因為趙軍與秦軍有一較高下的戰力。
更重要的是趙國對嬴政來說就是屈辱、是污點、是折磨。
嬴政迫不及待的想把它從地圖上抹掉,就像抹掉那些不堪往事一樣。
現在,滅趙已近在眼前,嬴政又如何會同意讓王翦慢慢來?
走了一會兒,嬴政突然停下腳步,厲聲問:
“李牧已死趙軍士氣低落,此乃滅趙大好時機!王翦為何不攻?”
“莫不是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斯跪地回答道:
“大王。”
“趙軍雖士氣低落,然邯鄲善有一戰之力。”
“強攻只怕損兵折將徒增傷亡。”
“是以圍而不攻才是上上之策,我等只需待邯鄲糧盡……”
只要是個明眼人就知道此時“圍而不攻”才是正確的做法。
尤其趙國之前還經歷了地震和旱災,邯鄲城內存糧不足堅持不了多久。
但嬴政甚至連建造趙皇宮的人手都準備好了……
嬴政有個嗜好:“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
也就是每滅掉一國就在咸陽宮帝仿建該國宮殿。
而他對趙國最是迫不及待,又哪里會聽得進這些話。
嬴政揮了揮手打斷李斯的話,道:
“遲恐生變。”
“我等又如何能知道楚、魏等國是否會派兵來援!”
這擔心倒有一定道理。
因為之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趙國因長平之戰被坑殺四十萬,秦軍乘勝追擊眼看就要滅趙。
然而魏國信陵君卻來個竊符救趙解了趙國之危。
眼前形勢與當時相似,難保會有哪國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帶兵來援。
然而這其實只是嬴政找的借口。
此一時彼一時。
如今不說其余各國國力消退自保善且不易,又如何能救趙?
且趙國也隨著李牧身死而名存實亡,便是想救也救不了了。
但李斯卻沒再說什么,因為他知道嬴政心意已決,多說無益。
果然,下一刻嬴政就下令道:
“來人!”
“八百里加急!”
“令王翦收信之時便強攻邯鄲,不得違令。”
傳令兵應聲領命而去。
這還不算完,退朝后嬴政在寢室內依舊坐立難安。
不管是坐是躺,邯鄲的往事便會一幕幕閃現在腦海里。
最終嬴政忍受不了這折磨,他朝立在一旁侍候的趙高下令:
“備上人馬!”
“寡人要親自去邯鄲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