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楊端和令旗一揮就下令陷陣隊進攻。
那五百陷隊之士全都不著盔甲只穿一身褐衣。
大多只配一把青銅劍并用療傷布蒙著口鼻防毒。
只有少數負責在城頭防御的兵士才攜帶皮盾。
這身輕裝使他們能飛快的躍上木梯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上城頭。
而此時城頭的趙軍已渾身無力根本無法反抗。
于是,盾牌擋住兩側來援的趙軍,殺人的殺人、搶城門的搶城門……
前后不過一柱香的時間原本固若金湯的北門甕城就被攻破。
隨著兩道城門一開,秦軍便高喊一聲如潮水般涌入城內。
龐煖帶兵來援時卻已經遲了,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幕而無可奈何。
親衛不等命令立時上前頂住秦軍的進攻并護住龐煖后撤。
誰想龐煖此時已心灰意冷。
他長嘆一口氣,說道:
“可嘆我龐煖沒能早死幾天。”
“否則便不用坐視趙國亡于秦蠻之手了!”
說罷猛地從將腰間抽出青銅劍往脖子上一抹……
親衛驚呼一聲搶上前去阻止,卻哪里還來得急。
龐煖脖頸處已飆出一道鮮血,半晌隨著青銅劍落手,他也癱倒在地上。
龐煖一死,趙軍就失去了反抗意志紛紛棄械投降。
趙國那一眾貴族且戰且走逃進了皇城……
皇城是邯鄲的內城,同樣有城墻甚至一點都不比外城低。
然而任誰都知道此時大勢已去,躲在內城不過是尋求片刻心理安慰而已。
只要秦軍將投石機在城外擺好,麻衣火彈往里一拋,內城很快就會變成一座火城。
事實也果然如此。
不過王翦并不著急進攻內城,他下令先控制住降軍再安撫好百姓。
這就是王翦的長處之一,他善長穩扎穩打而不是急功近利。
直到當天夜里等一切都安頓好后,王翦才將投石機一具具運到皇城外擺開。
自有信使策馬奔到城門下放聲大喊:
“王翦將軍有令。”
“你等若半個時辰內出城投降便饒你不死。”
“否則,將軍便要火燒皇城!”
……
沈兵就在投石機后遠望那火把下的邯鄲皇城。
一陣陣哭聲從里頭傳來……這時的趙國貴族們除了抱頭痛哭已沒有其它事可做了。
或許是趙王相信了王翦的話,沒過多久城門就從內徐徐打開,趙王遷在一眾兵士的跟隨下帶著文武官員列隊出城。
沈兵看著為首那顫巍巍走出城的趙王遷,心下不知是什么感覺。
自己作死又怪得誰來?
正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
雖說這趙王是中了離間計,但若不是他一心想著除掉李牧,又如何會落下這般田地?
秦軍兵士舉起兵器發出一陣陣歡呼。
那些趙國貴族卻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渾身發抖,甚至連站都站不穩。
至此……
六國中唯一一個可以在軍事上與秦國正面硬捍的趙國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