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是逼著就要一個月內同時開渠屯田,哪有那么多人手?
于是王翦問:
“那么另一種方法呢?”
許應回答:
“另一種方法,便是以桔槔(jiégāo)引水。”
王翦奇道:
“這桔槔……又是何物?”
許應回答:
“那是我等屯田時無意間發現的取水物事。”
“此物可從低水位往高田取水,而且更快更省力。”
王翦大喜:
“竟有這等物事?”
“內史可否讓我等一開眼界?”
眾人也紛紛附言。
許應點頭道:
“自當如此。”
“大將軍可命人取來幾根圓木,我等到上游制幾個桔槔來。”
“也可讓工匠隨我等一同制作,也可省了傳授的功夫。”
一說起工匠王翦馬上就想到了沈兵。
于是王翦轉頭就下令道:
“沈兵,沈兵呢?”
“快去把砲師工師叫來!”
屬下應了聲上馬就要去找,但還沒走幾步就回來了:
“大將軍,沈兵正在河里。”
說著就朝前方不遠指去。
王翦順著部下指示的方向望去,果然就見沈兵帶著砲師一行人正脫得只剩褲衩(犢鼻),有幾個甚至干脆赤身**。
一行人在河里敲敲打打的不知在忙著什么。
蒼對正在做的東西表示懷疑:
“師兄,這物事能行嗎?”
“它真能自行將水從低處舀上高處?”
“你莫不是拿我等尋開心……”
胖子屯打斷了蒼的話:
“工丞,師傅何時騙過我們了?”
“每趟都是我等不信,最終卻不得不信。”
“今趟又怎會例外?”
蒼抓了抓頭,回答:
“我也明白。”
“只是,這要讓水自行往高處流,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剺一邊揮著斧子用力將一個木楔敲了進去一邊罵道:
“哪那么多廢話?”
“做出來試試不就知道了?”
沈兵剛要解釋,就聽岸上有人叫道:
“工師沈兵,大將軍有請。”
沈兵抬頭一看,乖乖不得了,不知什么時候岸上已站著一大堆大官了。
于是趕忙丟下短斧踩著河水上岸。
澮也看到了那群人,接著就吃驚的說道:
“為首的那位……莫不是許應?”
眾人不由一驚,紛紛起身往岸上看去。
過了一會兒蒼就點頭道:
“確是許應,只怕是受邀到此治理旱情的。”
也難怪他們會有這般表現。
先秦百家中,若將墨家視作手工業者的代表,楊朱學派作為小土地私有者的代言人,那么農家則是站在底層為普通百姓尤其是農民說話的。
因此農家在百姓中的影響極大,甚至就連儒家也有許多弟子轉投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