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甚至還有特權,就是可以帶兵器進城。
這是有必要的,畢竟這亂世到處都是流匪,使者要是沒點防身的人和裝備就別說出使咸陽了,連本國只怕都走不出去。
仞不敢怠慢,趕忙派人去請了監御史下來驗章。
驗過無誤后仞當即揮旗讓城樓解除戒備,監御史歸還度牒在旁行禮放行。
沈兵只覺得這程序頗為有趣,并沒有太放在心上。
然而,等這行人進城之后,卻聽仞“哧”了一聲:
“別看他們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樣子。”
“還不是怕了我們去大王那求和?”
沈兵一聽,這怎么就那么熟呢?
燕國使者去咸陽求和?
接著心下一驚,趕忙問仞:
“你可知道這使者姓甚名誰?”
仞搖了搖頭:
“屬下沒有細看,監御史應是知曉。”
接著仞就喊住了正要離開的監御史。
監御史回答:
“使者有兩人,一人姓荊名軻,另一人叫聶蓋。”
“工師可是與這二人相識?”
沈兵的腦袋“哄”的一下就亂了。
這什么情況?
荊軻刺秦?
不是還有幾年時間嗎?
然而沈兵回頭一想:
如果自己把滅趙的時間提前了。
又制作出水車、翻車什么的,將秦國在趙準備四年的時間大幅縮短。
那憑什么其它國家還要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按歷史時間發展呢?
等過幾年到了時間才刺秦,只怕燕國都被滅了好幾遍了吧!
這么一想沈兵就明白了。
不過刺秦就刺秦吧,隨他去了,反正也不會成功。
但沈兵很快又覺得不對,荊軻帶的助手不是秦舞陽嗎?
沈兵依稀記得有這么一個段子:
荊軻成行之前一直在等一個人,但太子丹心急等不住,派了秦舞陽做助手。
但恰恰是秦舞陽在關鍵時候露了怯意使嬴政起了疑心,于是才逃過一劫。
現如今……
秦舞陽沒來,那是不是說荊軻等到他的助手了?
這特么的!
這要是讓荊軻成功刺殺了嬴政還行?
沈兵不知道會發生什么,因為歷史沒這么演過。
但沈兵卻肯定一點,嬴政如果倒下了那么秦國的政局肯定會亂上一段時間。
此時公子扶蘇現在應該才十幾歲,而且完全沒有治國經驗,四國定會乘此時機為難秦國。
雖說大勢不會變,但眼前……王翦這十余萬大軍可是在最前線哪。
三郡之地北有匈奴東有燕齊,南有魏國。
雖說西面連著秦地,但只要魏國揮師北上打下區區數十里就能將王翦大軍死死包圍在這里。
再加上趙國新滅余孽尚存且民心未穩……
我去,沈兵越想越怕。
不行,不能讓這荊軻去咸陽。
既然你這鬼使神差的進了邯鄲城,那就別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