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荊軻刺秦在歷史上有發揮什么積極作用的話。
那應該就是把秦始皇引到錯誤的戰略方向上去使中原統一遲了幾年。
毫無疑問嬴政原本想先滅魏國。
任何人都知道此時的魏國已經是秦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姬丹卻好不好在此時刺秦……
嬴政盛怒之下命王翦伐燕,于是才有易水之戰于是才有攻薊之戰。
而燕國又是北方苦寒之地,進攻燕國完全就是兵力和糧食的消耗得不到補充。
甚至為了守住打下的燕地還得長期消耗,這一來一去就相去甚遠了。
以至于魏國這塊大肥肉都到嘴邊了還要過幾年才吃得下。
就在眾人交談甚歡時,陳隗就走了上來喊道:
“吃完便快些干活。”
“照你們這等吃法,便是吃到明日也吃不完!”
轉身要走時又發現人堆里坐著兩個商人,便怒目斥道:
“軍營豈是閑雜人等蹭吃蹭喝之地?你二人莫要再讓我瞧見了!”
說著頭也不回便走了。
剺對著陳隗的背影吐了下口水,罵道:
“此賊可恨!”
“我等用的是自己的糧晌,干他何事?”
仞回道:
“你又不是今日才知這廝嫉恨工師之才。”
“少說幾句,若是被他聽到了,又要加重任務為難砲師了!”
嬴政瞧著陳隗的背影問沈兵:
“那位是……”
沈兵解釋道:
“他是嗇夫。”
“不礙事,下趟來時我等不讓他瞧見便可!”
嬴政“哦”了一聲,緩緩點了點頭:
“說的是,不讓他瞧見便可!”
不知為什么,馬商說這話時沈兵突然感到有點冷,全身起雞皮疙瘩打顫的那種。
特么的這鬼天氣,早知道就應該讓胖子屯多換幾套新衣了!
沒有新衣便是舊衣也成。
王翦與楊端和受召時正在視察防線。
王翦是何許人也,他早就知道嬴政不會輕易放過燕國。
原因很簡單:若嬴政打算就此和解,又何必多此一舉命王翦親自指揮圍困薊城?
又何必率領十萬大軍星夜趕至邯鄲?
邯鄲雖是缺兵,但同時也缺糧。
這十萬大軍趕至邯鄲就算什么都不做僅是渡過這冬天,要消耗的糧草也不是小數目!
這也是之前咸陽不敢輕易增援三郡的原因:糧草不足,越是增兵反而負擔越重。
所以,現今大舉增兵就只有一個解釋:
嬴政這是在麻痹燕軍,使他們對求和抱有希望而不做準備。
然后再……
因此王翦趕到前線后就不遺余力的安排秦軍做攻城準備。
楊端和置下的河內兵照例是進攻主力。
這一來是王翦需要“低調”,二來則是河內兵更有投石機突襲的經驗,比如上次攻破邯鄲就打得有聲有色。
王翦與楊端和滿以為這么冷的天去見嬴政定是在帳內,卻不想嬴政正坐在火堆旁就著鑊用筷子邊翻邊吃,周圍擺滿了切成薄片的牛肉、羊肉……
一見王、楊兩人,嬴政就興奮的招手叫道:
“兩位將軍來得正好,寡人正嫌無人分享呢!”
說著就讓趙高在火堆旁擺上兩把折疊凳,說:
“兩位將軍好生不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