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已是跨進了貴族階層的門檻,戶籍要重新歸類驗傳也要重新制作,是一點都馬虎不得。
沈兵說了句“多謝御史”,就小心的把驗傳交了上去。
然后疑惑的問了聲:
“若我為嗇夫,那陳嗇夫……”
監御史回答:
“據聞陳嗇夫已調回咸陽。”
“他定是走得匆忙,連行禮也未打理。”
沈兵“哦”了一聲。
暗道這幸運的家伙怕是因為可以回咸陽便樂壞了,連行禮都不要了。
然后沈兵又嘆了一口氣:
被調走的為什么就不是我呢?
我也愿意回咸陽過安穩日子啊!
要這勞什子的官爵干啥,還不是要呆在戰場上受苦?
監御史一走,馬上就有一大堆人上來向沈兵道賀,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
陌生的就不用說了,就是將來要成為沈兵手下的那一干工師。
一支軍隊通常有五支兵力在百余人左右的工程兵。
分別是刃師、運師、攻師、砲師和防師。
他們各對應不同的任務:
刃師主要維修兵器裝備,比如劍、戟、盾牌、盔甲之類。
運師負責制作和維護運輸工具,比如馬車,修路搭橋。
攻師則是制作除砲外的攻城器械,就是攻城梯、撞木等一類。
據說之前砲師也是攻師的一部份。
后來因為砲這玩意可攻可守不只是“攻城”,另一方面則是砲相比其它攻城器械復雜得多,于是便獨立出來自成一師。
另外還有防師,它主要負責制作防御裝備,比如擂石、滾木及拒馬槍、絆馬索之類。
在此之前最牛的是攻師。
這或許與秦軍主攻有關,且攻城師所制的攻城梯、撞車直接關系到兵士的生死存亡。
于是一直以來攻師在工兵中都是地位最高待遇也最好。
現在就不一樣了。
砲師在沈兵的帶領下屢立奇功,又是破城又是造橋各種加官晉爵。
其中尤其是晉爵。
尋常工程兵里有幾個公士便了不得了,立功升為上造更是寥寥無幾。
而砲師卻兩次因集體功全員晉爵于是上造遍地,沈兵更是魚躍龍門晉了高爵者籍……這就使砲師成了人人眼紅的一師,個個都想削尖腦袋往里擠。
不久前還有許多工匠想找個什么理由轉到砲師來。
不過現在他們不需要這么做了,因為沈兵成了嗇夫,往后這以集體論功就不是以砲師為單位而是以制下所有工兵為單位。
這也是爵位越高晉升越難的原因之一,越往上帶的兵就越多,于是功勞也更容易被攤薄。
因此那一個個前來道賀的陌生人還真不全是虛情假意……沈兵這新官上任,他們這些工師當然要來混個臉熟。
再說了,想到往后功勞會因沈兵而越來越多,他們臉上能不樂開花嗎?
這個叫圃,那個叫櫛,還有叫個欠的……是不是欠人錢的時候生下這孩子啊?
秦人取名是簡單,但也難記!
一大堆人輪番介紹過來沈兵都沒記上幾個,但左嗇夫的名字沈兵是記下了:蒙良。
這還是澮告訴沈兵的,因為只掛了個空職卻未見其人。
這還行?沈兵正需要一個助手把身邊的閑雜事處理掉,居然還掛空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