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兵就在帳蓬里看到蒙良拿著一張羊皮地圖在那翻著。
沈兵有些奇怪,這蒙良“上班”這段時間除了講吃的就是喝酒,什么時候會看地圖了?
不過沈兵沒去搭理他,自顧自的從蒙渙那接過文書簽字。
這是身為嗇夫的麻煩事之一。
事情可以由蒙渙去做、去安排,但所有事都要沈兵過目并簽字才算數。
這時蒙良就湊了上來,手里拿著地圖說道:
“嗇夫請看,你說……我等若要出兵魏國該如何進攻才好?”
沈兵瞄了一眼就感到有些意外,居然是張魏國地圖。
這地圖如果是在現代那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愿意誰家都能有一張。
但在這時代……一張標有準確的交通線路及水文、城池的地圖就只有像楊端和那層級的人才可能有。
尤其敵國的地圖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不過想了想沈兵就覺得不奇怪,要知道蒙良可是寵臣蒙嘉的兒子,弄張地圖那還不是輕而易舉。
只不過……
“左嗇夫,你把這地圖拿反了吧!”
蒙良愣了下,然后“哦”了聲:
“我就說怎么看起來有些別扭,卻是拿反了!”
說著將地圖掉轉過來居然還面不改色。
沈兵笑道:
“左嗇夫,你若是不懂地圖又何必要關心戰事?”
蒙良“唉”了一聲:
“嗇夫有所不知,屬下確是不想關心戰事。”
“可此時屬下身在軍中隨時有戰事,且家父還要求屬下來此學習行軍布陣之法。”
“若是回去連地圖都看不懂,那可就……”
說的還真像那么回事。
不過沈兵知道這蒙良的話只能信一半,所以也沒當真。
為了把這煩人的蒙良打發走,沈兵一邊翻著竹簡一邊想隨口回答道:
“還能怎么攻?水攻唄!”
蒙良不由瞪大了眼睛:
“水攻?”
“為何可以用水攻?”
沈兵當然不會回答歷史上王翦的兒子王賁就是水淹大梁堅城滅了魏國的。
不過那得是幾年后,此時的王賁應該還只有十六歲……
秦時男丁一般十七歲服役,特殊情況急需用兵時會提前。
比如長平之戰時秦昭王就發動河內郡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趕赴前線。
十五歲,而且還是在古時普遍營養不良身材矮小的情況下,可以想像那幾乎就是一群娃娃兵。
貴族子弟在這方面更為自由,他們會在軍事學校里學會各種技能和兵法,然后再上戰場體驗。
此時的王賁應該還是弟子籍在讀書,不久后便學成出師跟著王翦上陣體驗,再幾年便可獨擋一面。
到他攻下楚國十幾城并滅了魏國時據說才不過19歲。
這些都是題外話,沈兵拿著筆在竹簡上簽字,朝地圖揚了揚頭,說道:
“大梁城引黃河及汴河水為護城河。”
“我等何不筑堤積水來個水淹大梁?”
蒙良愣了好一會兒,才問了聲:
“此計,當真可行?”
沈兵回答:
“試試便知!”
說著將竹簡遞還給蒙渙便帶著仞出門了。
咸陽來的那些秦軍兵士大多是旱鴨子,要想讓他們搭設浮橋首先還得讓他們學會游泳,真是個麻煩事。
當晚蒙良就將沈兵說的話一字不漏的轉告了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