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越原是齊國人。
戰國時中原各國其實隔閡并沒有那么深,有些若是細究起來甚至還是一個祖宗。
比如打生打死的趙國與秦國就是遠房親戚,只不過打著打著仇恨就越來越多便無法調和了。
仇恨歸仇恨,百姓及文人武將還是在各國亂竄,今天向這國表忠心明天就向那國獻誠意。
這雖說有追逐名利的成份在其中,但與效忠外族還是有本質區別。
比如燕國名將秦開,他便是在東胡做人質的魯國人,且深受東胡信任。
但他還是選擇逃回中原,然后帶著燕軍打東胡開疆闊土。
所以,齊國淳于越在秦國任太傅,韓國鄭國在秦國任水工都是尋常事。
這淳于越剛完成出使齊國的使命……
這段時間秦國進攻的不是趙國就是燕國再來就是魏國。
這三國全與齊國交界,未來要打的楚國也同樣如此。
如果齊國有點戰略意識都知道收拾完這些國家接下來就輪到他了。
所以它完全有可能出兵增援。
所以得派人去忽悠啊……
可是這派誰去才能取得其信任呢?
嬴政想著想著,最終挑中了淳于越。
嬴政此舉有些讓人費解,因為淳于越是個大儒,而且出了名的性直剛烈一身正氣,派他去干忽悠人的活似乎有些不合適。
但其實這卻是嬴政的一步好棋:
正因為淳于越“性直剛烈一身正氣”,所以才沒人相信他會說謊,所以才更容易被忽悠……
難的是怎么才能讓淳于越去忽悠人!
要說服淳于越主動做這種事幾乎不可能,如果可能那就不叫“性直剛烈一身正氣”了。
于是嬴政就想了一個辦法:先把淳于越給忽悠了。
而忽悠淳于越似乎并不難。
太子太傅嘛!
嬴政就以審視扶蘇為借口與淳于越接觸,然后時不時的感嘆幾句:
“唉,寡人最不愿意紛爭的便是齊國。”
“那齊國乃福人之地,據聞仙山屢次出現在齊國,許多齊人都看見了。”
“這樣一個神仙眷顧的地方,寡人又怎敢輕易對其動兵端?”
“是以六國皆可滅,唯獨這齊國不可。”
“但奈何……”
說著嬴政又重重的嘆了口氣,若有所思的接著說道:
“奈何寡人有心,齊國未必有意啊!”
“若齊國乘寡人與它國紛爭時來攻秦國,或是出兵增援敵國……寡人就不得不出兵齊國了。”
“到時生靈涂炭死傷萬千……”
這一說到“生靈涂炭死傷萬千”那淳于越就一股熱血蹭的往上涌。
當下沒有多想,就拱手朝嬴政拜道:
“微臣愿意出使齊國向其痛陳利害,以解大王之憂!”
嬴政心下大喜,面上卻要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太傅有心了,可此去齊國路途遙遠,少說也得數月。”
“而太子又需太傅教導……”
淳于越說道:
“大王。”
“若能救萬民于水火之中,微臣那點辛勞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太子的教導……”
“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正是以身作則教導太子以仁義治國的時機啊!”
嬴政大點其頭:
“有理,有理!”
“雖然寡人十分不舍,但既然太傅心意已決……”
“那寡人也只能依太傅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