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一點大王是對的。”
“若大梁不守此戰便不能說勝。”
“所以,這三萬兵士只能有一個目的,那便是北上攻占廣武山阻止或延遲秦軍決堤放水!”
“否則,無論我等在外殺了多少秦軍依舊無法救魏。”
這分析是對的,除非是二十萬魏軍帶著魏王假一起沖出城,否則秦軍只要決堤放水一淹大梁……魏國便算亡了。
所以魏呴的確只有一個選擇:沿汴河北上攻占廣武山。
攻占廣武山有諸多好處:那里易守難攻不說,距離大梁城還近,與大梁可以遙相呼應互為支援。
更重要的還是廣武山下就是廣武澗,那廣武澗又是黃河水灌入汴河的入口,這要是從山上推幾塊巨石下來將廣武澗堵住……那不就可以阻止秦軍水淹大梁了?
就算堵不上,在廣武山上用弩箭射殺山下的秦軍,不也可以阻止秦軍兵士清淤?
聞言尸埕兩眼瞬間就亮了起來,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將軍所言甚是,此計確是可行。”
“就算只能延緩秦軍決堤也是大功一件。”
“只待楚國援兵一到,大梁城之圍便算解了……”
魏呴卻沒有尸埕這么樂觀。
通常只有不懂兵法沒有作戰經驗的人才會在研究戰法時大喜大悲。
因為他們往往面對困難時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一旦發現還有出路便自動忽略了所有困難,理想化的以為此計若成便怎樣怎樣……
這尸埕就是這樣。
魏呴看到的卻是其它方面:
“汴河枯水,我等只能踩著泥濘上行。”
“行動緩慢不說還會發出許多聲響。”
“一旦被秦軍發覺……”
接下來是什么情況就不用多說了。
沿河道上行,也就是在低矮的河道內排成一字長蛇陣。
一旦被秦軍發覺并從兩側包圍上來……那差不多就是自殺的格局。
另外那廣武山的兩個小堡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拿下之后還要能保證守得住……
尸埕驚問:
“那該如何是好?”
魏呴回答:
“所以,我等必須在其它方向吸引秦軍注意力。”
“比如在東、西、南三門佯攻,甚至北門也該如此……”
“待秦軍與我軍激戰時,再由我親帶兩千精兵由水門出城直取廣武山!”
尸埕瞪大了眼睛望向魏呴:
“只帶兩千精兵?”
“將軍,那可是九死一生,你親自上陣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這大梁……”
魏呴搖頭打斷了尸埕的話:
“若是此計不成,大梁陷落便只是時間問題。”
“反正都是死,又哪里會差這幾日?”
尸埕被魏呴話里的豪氣所感動,想想又嘆了口氣。
他與這魏呴的政見大不相同平日一直不和。
不想在秦軍兵臨城下之日卻惺惺相惜……若是早些時候丞相和將軍能像今日一樣,魏國又怎會到今天這地步?
但此時說這些都已經太遲了。
尸埕拱手說道:
“如此,尸埕便不再多說了。”
“祝將軍大勝而歸,到時尸埕再與將軍痛飲三百杯!”
魏呴點點頭道:
“好!”
“若我此去有何不測,大梁及大王便全賴丞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