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秦軍也顧不上這許多,當下就將糧倉內一袋袋沒被水浸過的糧食往王宮抬……全城就只有王宮最高,干燥的房子也最多,用于存糧是再好不過了。
這些都不是問題,便是那浸濕的糧食也好解決:浸濕難以保存的糧食可以先吃,或者想辦法晾干,實在不行就算發芽了其實也能充饑。
而且這糧倉是一個接一個的望不到頭,說可供大梁守上幾年是夸張,但供全城軍民食用幾個月還是夠的。
問題就在于城內的一隊隊來降的魏兵……
這如果在其它時候算不上什么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好事。
魏國亡了嘛,魏王假也投降了。
那這些魏兵往后跟著秦國混成為秦軍的一份子就好了。
但此時的形勢卻有些微妙……楚軍還在外包圍著。
這楚軍和魏軍本是盟友,楚軍前來救援而這二十萬魏軍又在城里,秦軍又只有十萬……
就算這二十萬魏軍都被繳了械又能怎樣?
在楚軍大兵壓境的時候難免會有人想七想八的,比如復國另立它主之類。
一旦作起亂來那對秦軍便是內外夾擊,到時秦軍便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所以這放也不是留也不是。
楊端和一時沒了主意。
難道要像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那樣把這二十萬魏兵全都給……
為此楊端和還來問了下沈兵。
沈兵面對這情況也是束手無策。
在這時候是講不了什么道義的,此時跟魏兵講道義,到時秦軍大敗被俘被送去砍頭時,又有誰來跟秦兵講道義?
尤其這還關系到沈兵自身的性命。
便在這時,一名渾身是傷的魏將便在幾名親衛的攙扶下要求見楊端和。
楊端和示意親衛放他上前。
只見那魏將強撐著傷痛咬牙跪地拜道:
“敗將魏國將軍魏呴,見過楊將軍。”
楊端和倒是聽說過這魏呴,于是趕忙上前去扶。
“原來是魏將軍。”
“將軍有傷在身不必行此大禮。”
但魏呴卻怎么也不肯起來:
“楊將軍,敗將魏呴保證只要有一口氣在魏兵便不會作亂。”
“且大梁二十萬魏兵,將永世效忠大秦。”
“在此危急時刻,敗將會親自將所有魏兵盡數關押在大牢由將軍發落。”
“若將軍不允,此刻便把魏呴的人頭砍下來吧!”
沈兵暗道這家伙是個人物。
他這么做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為了求生不顧一切的討好秦軍,比如把二十萬魏兵盡數關押……那就是將他們的生死毫無保留的交到秦軍手里。
但實際上,魏呴卻是為了救魏兵。
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救魏兵。
但就算是將這些魏兵關押進大牢還是有顧忌……那可是二十萬魏兵啊!
只要有一個人逃出來然后打開牢門,再一個開兩、兩個開四,很快二十萬就成氣候了。
所以楊端和遲疑了下,但最后還是點了點頭道:
“就按魏將軍的意思辦。”
魏呴大喜,趕忙一拜道:
“敗將謝過將軍!”
“將軍大恩,魏呴永世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