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只是大梁方向的情況。
水淹的重點是在邯鄲和大梁之間的楚軍主力。
這片地區的水患就不是一道洪峰過去就算了。
正如之前所言,津口一帶已經封凍河水無法泄出在邯鄲上游儲積。
原本因為中下游水量不大儲積也沒多大問題,可此時水量突然變大,那儲水就成倍的增加霎時就漫至兩岸到處都是。
一時邯鄲以南是一片菏澤久久不散。
楚軍在這一帶設有水軍,這些水軍大多都是用于尋常作戰的小船,它們哪里會抗得住洪峰,一波巨浪過來就翻的翻沉的沉,只眨眼功夫就沒影了。
至于步軍,跑得快的就集中到附近高地,跑不快的就只能在漸漸升高的水里瞎撲騰……楚軍雖說大多游泳,但在這種突如其來的情況下而且還身著盔甲便是會游泳也救不了他們。
于是不過一會兒功夫便死傷無數尸橫遍野。
這時楊端和才下令水軍出擊……
秦軍的水軍其實不能稱之為水軍,他們只是在木筏上的步軍,他們中許多人甚至連游泳都不會掉進水里就要人救。
如果是在其它時候,這樣的水軍當然無法與楚國水軍抗衡。
但現在卻不是“其它時候”,現在楚軍已無水軍且步軍被淹的時候。
于是這些木筏上的步軍就威風八面,他們一批批的沿著河水順流而下,旦凡看到水里或是岸邊有楚軍,就舉起長進戟朝他們揮去……
楊端和看著這情景只哈哈大笑,朝沈兵贊道:
“嗇夫真乃神人也。”
“先是水攻大梁,現在又水淹楚軍。”
“魏、楚兩軍都敗在嗇夫同一計策下,實屬前所未見!”
沈兵倒是不覺得有什么,倒是他那一干手下比如蒼、剺、仞等一行人都愣愣的望著沈兵。
他們直到此時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沈兵弄出來的。
一個嗇夫,一個不過統兵五百且還是工匠的嗇夫,竟然能設下這樣的計策連敗兩國。
這其中魏國有二十萬軍隊,楚國加上其它散軍少說也有三十萬……
合計五十萬,竟然敗在一個工嗇夫手里!
這他們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因為除了沈兵誰還能想出這辦法?
另一邊的嬴政對此戰的結果也十分滿意。
雖說此戰秦軍也遭受了些損失,另外邯鄲的田地還被淹了一部份。
但這比起水淹三十萬楚軍來又能算得了什么?
經此一役,楚軍只怕元氣大傷再也不敢有反攻秦國之心了。
更重要的還是,嬴政心下暗想:
為什么是水?
兩次都是水?
這讓嬴政想起了鄒衍的五德學說,他就曾預言秦國是水德。
而如今沈兵卻是兩度用水先后攻克魏、楚兩大難關為秦鋪平了道路。
難道……就如寡人之前所言,這沈兵便是大秦的福將?是大秦的氣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