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魏兵要是反了那就不只是能不能滅楚的問題了,而是連大梁都保不住要斷送目前這大好形勢的問題了。
楊端和輕撫了下胡須,就皺眉說道:
“我再問問大王,希望能多派些兵士來,如此我等便勿需冒險用魏降兵了。”
沈兵點頭表示贊同。
如果嬴政那能再派些兵來就最好,就怕沒這么好的事。
果然不出沈兵所料,沒幾天楊端和那傳來的消息就讓人絕望了:“只有二十萬兵。”
也難怪嬴政只能出二十萬兵。
秦國因連年征兵損兵甚巨,新滅的幾國韓、趙又不敢輕言征兵,于是舉國之兵只有四十萬。
這四十萬兵既要防匈奴又要防燕、代。
此時能給楊端和二十萬兵攻楚幾乎已是極限。
史上王翦之所以能帶六十萬兵攻楚,那是因為經過四年的休生養息韓、趙、魏等地都已穩定并可放心征兵。
沈兵沒多說什么,他知道這消息后先喚來了魏呴。
魏呴在牽城水戰后已晉爵上造,此時束著秦軍兵士的中束發髻,聽到傳喚便神采奕奕的走了進來向沈兵拱手道:
“屬下參見校尉。”
沈兵點了點頭,說道:
“左校尉請起。”
“此次喚左校尉來是有一事相詢。”
魏呴拱手道:
“校尉請問。”
“若屬下知情必如實相告。”
沈兵問:
“你可知蒙山營的魏降兵已被征為苦役?”
魏呴面帶戚容回答:
“屬下自是知道,只是……”
說著就嘆了一口氣,這是他能力范圍之外的事。
沈兵又問:
“左校尉可知征為苦役的結果是什么?”
魏呴沉重的點了點頭:
“屬下知道。”
沈兵又問:
“若我有一法救他們于苦難之中,左校尉以為如何?”
魏呴聞言不由雙目一亮,抬頭望向沈兵:
“校尉的意思是……”
沈兵干脆直說了:
“攻楚,我只想知道可否放心用他們攻楚!”
魏呴馬上就明白沈兵這話的意思了。
他沒有任何遲疑就回答道:
“魏呴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校尉可放心用他們與楚軍作戰。”
沈兵回答:
“我自是信得過你,也信得過黑甲營。”
“但如何信得過他們……”
魏呴趕忙說道:
“屬下認為校尉勿需為此擔憂。”
“秦軍紀律嚴整、賞罰分明,于是萬眾無不歸心。”
“黑甲軍便是先例,戰場殺敵便能論功晉爵與秦人無異。”
“降兵若是叛秦又能有何出路?”
“投楚?復國?”
“楚國又豈能給予我等如此待遇?”
“魏王假更是視人不如狗。”
“我等又何苦來哉?”
說著便再朝沈兵行了個大禮,說道:
“魏呴懇請校尉準許降兵脫離苦役上陣殺敵。”
“若校尉愿予降兵機會,降兵必會奮勇殺敵勇敢爭先。”
“若他們有半點叛秦之心,到時勿需秦軍出手。魏呴及黑甲營上下便饒不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