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項燕又要求五萬……那壽春不就只剩五萬?
那萬一秦軍打到壽春又誰來守城?
于是楚王負芻一時沒敢派兵,而是希望能從各封地城池調來兵馬糧草湊足五萬再給項燕發兵。
楚王負芻一下令,那些貴族子便哄然應聲,然后收拾了行李就策馬出城。
這一度讓楚王負芻十分感動,暗道:
“卻是危難見真情,有這許多賢臣良將助我,又何愁秦軍來攻?”
然而沒過幾天楚王負芻便哭都哭不出來了……那些貴族子弟又哪里是回去搬兵的,他們是擔心在壽春為質借此機會逃了回去。
之后楚王負芻令他們發兵,得到的回答不是尚在準備便是糧草未齊。
幾天過去了所有封地無一例外未發一兵一卒。
楚王負芻原想先將壽春守兵發往項燕再說。
但此時收到一封密信卻又讓他按下了這想法。
原來是楚國第一大族昭氏有人來報,說是項氏正在江東聚結私兵,圖謀與越人部族作亂自立。
楚王負芻原本不信。
但轉念一想:
“這項燕屢次領兵抗秦皆以失敗告終,莫不是擔心寡人怪罪于他吧?”
“亦或是項燕已被秦軍打寒了膽,知道抗秦無望想借此機會自立?”
這想法合情合理。
因為項氏地處江東水網之處且山多林密,項氏又是多年來在此地坐鎮百越,若聯合了百越抗秦也極有可能再如以往一般偏安一隅。
于是楚王便又遲疑了。
就在這時就有下人來報:
“大王,項伯將軍求見。”
楚王負芻心下一驚,但還是強自鎮定說了聲:“見。”
項伯風風仆仆的進殿來,朝楚王負芻行了個禮后便開門見山的問:
“大王,據聞有人密告我項氏謀反,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原來項燕料到壽春遲遲不發兵定有內情,于是就命項伯親自趕往壽春打探。
這項伯也是性急,探得消息后當下就進宮質問楚王負芻來了。
楚王負芻心下一凜差點沒嚇出一身汗來,定了定神才回答:
“確有人告密。”
“不過將軍勿要多心,寡人若是疑忌項氏,豈能不先解項氏兵權?”
項伯眼里殺機稍瞬即逝,昂首說道:
“項氏若圖謀作亂,秦軍南下便是時機!我等又何須抗秦自傷?”
“不過若有人定要逼項氏反楚,則項氏未必不反!”
“項氏反楚,第一便要殺那逼我反者!”
“國難當頭,王族大族不顧楚國安危,項氏又何須為楚國勞神?”
這番話威脅的口氣已十分明顯。
這要是在平時,楚王負芻只怕馬上就要治項伯甚至治項燕謀反之罪。
但是現在……項燕重兵在握并且已把話挑明了:
別逼我項氏,再逼那就真的反了。
于是楚王負芻只能回答:
“將軍言重了,大軍及糧草已準備妥當,將軍自可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