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沈兵知道昌平君心下的意圖,那昌平君謀反還有可能成功嗎?
昌平君謀反要是不成功便只有繼續呆在秦國,這依舊是死路一條。
于是陷入絕境的昌平君便干脆敞開天窗說亮話向自己求助。
沈兵一時頗感頭疼,他一個不注意竟然掉進昌平君這個坑里去了。
只見昌平君再朝沈兵一拜,說道:
“沈副將是本君平生所見不多的智者,若沈副將也無計可施,本君今日便只有在此自尋了斷。”
沈兵回答:
“昌平君……何不呆在秦國?”
“正所謂船到橋頭必然直,到時自然有辦法。”
昌平君起身嘆了一口氣,步履沉重的走上兩步,說道:
“沈副將有所不知。”
“大王已對本君起了疑心,是以才將本君安置在新鄭。”
“本君若是個無能之輩還好,可事實又并非如此。”
“有朝一日待秦國滅楚之后,大王又如何能容得下我?”
昌平君分析得十分透徹。
要知道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是當今楚王負芻的哥哥。
論能力論資歷,昌平君甚至比楚王負芻更有資格當楚王。
如果昌平君只是個平庸之徒也就罷了,嬴政就不會把他放在心上,甚至還很愿意把他放回楚國讓他去與楚王負芻爭王位。
問題就在于昌平君頗有才華和魄力,這要是放他回楚并做上楚王豈不是多了個勁敵?
繼續留在秦國?
有一天楚國被滅,楚國百姓會不會還心心念念的想著楚王?
哪天只要昌平君回到楚地揭竿而起,那豈不是又一個楚王?
當年嬴政就是這么逃回秦國然后搖身一變就成秦國大王的,此時又豈會留下昌平君這個“禍患”?
所以嬴政對昌平君動手只是遲早的事,此時不過還沒到時候或者說已經到時候開始試探昌平君了。
可沈兵這又能有什么辦法?
這昌平君錯就錯在他是楚考烈王之子。
否則此時的他就應該還是相邦依舊受嬴政重用。
想了想,沈兵就說道:
“沈兵倒是有一計,只是不知昌平君……”
昌平君趕忙回道:
“本君愿聞其詳,請副將指點迷津。”
沈兵說:
“只要昌平君帶著項燕及楚國舊部降了大秦,大王必會念此大功厚待昌平君。”
昌平君奇道:
“本君孑然一人,如何能說服項燕及楚國舊部降秦?”
“本君若是到楚國去做說客,只怕……”
沈兵回答:
“若昌平君是楚國大王就可以做到。”
昌平君吃驚的望向沈兵:
“本君又如何能成為楚國大王?”
沈兵胸有成竹的回答:
“若秦軍攻下壽春俘了楚王負芻,而昌平君又逃回楚國,如何不能成為楚國大王?”
“到時就看昌平君是否愿意降秦了。”
昌平君聞言不由呆愣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