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能走山路,從這一小片地走到另一片地就要翻過一座山……其困難程度便可想而知。
同樣,在這片區域行軍作戰也極為困難。
若楚國像秦國一樣實施郡縣制將所有控制權都收為都城,那么一旦有盜賊流匪是否就該由都城派兵剿滅?
而都城派來的兵士無法適應地形不知該如何作戰,又要派多少來剿滅才合適?
楚國數十年前就有過一次被稱作“莊蹻暴郢”的叛亂。
那莊蹻不過只帶著數千人兵士和族人起事,便是在這水網和山林間穿梭,以至使整個楚國對其無可奈何。
最后歷時十余年,才由項燕帶著江東八千子弟兵(私兵)一路尾隨追殺,才將這次叛亂平息。
項燕及江東八千子弟兵也因此成名。
這說到底其實就是控制力的問題……即便是楚國數十萬大軍也無法有效控制嶺南這片多山多水區域,于是只能依靠貴族私兵自行解決。
因此楚國就無法像其它各國一樣大刀闊斧的改革體制。
昌平君身為楚國公子當然知道這些情況,他輕撫著胡須點了點頭說道:
“副將所言在理,若本君只求江東蠻荒之地自愿坐鎮百越,大王或能答允。”
這樣一來就跟安陵沒多大區別了。
同樣愿降,同樣易守難攻,且因為蠻荒之地還沒有多少發展情景,那么嬴政又何樂而不為呢?
嬴政若是要強行攻下這片地區又能得到什么利益呢?
但昌平君話鋒一轉,就說道:
“然副將以為……楚國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
昌平君這話問得甚是大膽。
不過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沈兵也知道昌平君的企圖,那橫豎都是一刀還有什么不能說的?
沈兵聽著這話就明白了。
其實昌平君對楚國還抱著一絲希望。
就像剛才說的嶺南地區,實在不行打敗了再退到嶺南過苦日子唄。
但沈兵卻搖了搖頭,說道:
“昌平君此言差矣。”
“大王的目的是一統中原。”
“之所以留安陵城是因其已降秦,若安陵未降……”
“昌平君以為大王會因安陵城堅而損其千古威名嗎?”
昌平君一愣,想了想就長嘆一口氣。
沈兵雖是沒有明說但昌平君也聽明白了。
這楚國的嶺南也是同樣情況。
雖說對嶺南用兵十分困難也沒有多少利益,但若嶺南不降的話……
到時秦國就差這一塊就能一統中原還能停下腳步?
那時的秦國又不缺糧又不缺兵,那大軍就會源源不斷的涌向嶺南,便是千年老樹只怕也會被連根拔起,消滅他們那還不是小事一樁?
所以,昌平君這想法是很危險也是不現實的。
到時只怕想偏安一隅都沒這機會了。
昌平君思考良久,終于才下定了決心重重點了點頭,朝沈兵拱手道:
“多謝副將指點。”
“本君永生難忘,將來本君若是能僥幸求得一命,必報副將救命之恩。”
沈兵趕忙回答:
“昌平君言重了,屬下不過是動動口舌而已,昌平君不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