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些像是水軍的戰術,就是黑甲軍分成幾隊并排前行,這一隊負責射殺另一隊后方的敵軍,己身后方的敵軍則交給友軍。
于是“往后”就變成了“往側后”放箭,難度顯然要少得多卻能達到相同的作戰效果。
楚騎軍則因為身著輕甲……
這是這時代騎軍的共同點,沒有馬蹬就意味著不可能身著重甲,否則無法上馬也無法保持平衡。
于是幾乎所有騎兵只著胸甲,也就是護住胸前要害部位,且大多是質地更輕的皮甲。
這一來暴露在黑甲軍面前的范圍雖不能說大,但卻比黑甲軍的藤甲要大得多。
于是楚騎軍在追擊過程中便不斷被射下馬來,結果是越追越少越追越少,才只追出幾里遠楚騎軍就少了一半。
張咂暗自心驚,但一想身后還有援軍便咬牙忍著繼續追趕。
然而,在他身邊的親衛也倒下幾個后便大喊一聲:
“收兵,收兵!”
“返回阮橋鎮與主力匯合!”
……
其實這哪里是“收兵”,分明就是逃跑,而且還是嚇破了膽的逃跑。
黑甲軍又哪里肯放過他們,其見楚軍勒馬回頭,也跟著掉轉馬頭從后方掩殺上來。
于是敵我雙方的追趕就掉了個個,變成了敵逃我追。
這時黑甲軍的優勢就更大了,正如之前所說,在逃的騎軍幾乎沒有殺傷力……這對黑甲軍不成立對楚騎軍卻成立。
此時的楚騎軍就是一個個靶子,而黑甲軍因為是正射于是射速更快拉弓更烈,于是一排排箭雨過來楚騎軍就發出一陣陣慘叫掉下馬來。
張咂一看情形不對,要是繼續這樣下去只怕還沒逃到阮橋鎮與主力匯合便已被射個干凈了。
又大喊一聲:
“兵分兩路!”
接著就獨自帶著親衛奔往另一方向。
張咂希望分開逃以擺脫大批黑甲軍追擊。
這或許是對的,因為張咂及其親衛人數較少,有可能會被當作潰兵而不加理會。
但張咂很快就失望了,黑甲軍隨后就分出一小隊來單獨追向張咂及親衛。
張咂心下恨得直咬牙,他能做的只有為手中的臂張弩搭上箭,然后回身射去。
張咂明知弩箭傷不了對方,他只是發泄憤怒。
哪知張咂才剛轉身,就有一枝箭“嗖”的一聲從他臉龐劃過,張咂被嚇得一個分神就從馬背上掉了下來。
還沒等他來得急起身,其后黑甲軍就沖了上來……沒有人會因此停住腳步,哪怕其頭盔的羽飾顯示他是一名軍官。
于是,一個個馬蹄狠狠的踏上張咂背部,張咂只慘哼幾聲便趴在地上再也沒有聲音了。
眾親衛一見這狀況就慌了手腳。
主將一死他們這些親衛就算逃了回去也是難逃一死,于是不知誰帶的頭,紛紛高舉武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