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甲軍的“作惡”不只是伏擊這么簡單。
事實上在伏擊張崎軍之前黑甲軍就已經“作惡”一段時間了。
壽春的反應速度并不快,在收到消息后他們需要討論、整兵,然后再行軍兩百里才能趕到汝陰,這對于黑甲軍來說有兩天左右的準備時間。
黑甲軍需要投石機。
不過當然,他們不需要自己制。
他們要做的只是沿著汝水上行,然后對楚軍大喊:
“大王有令,前線急需補給,現急征投石機和箭矢!”
“各部將速將所需交出,不得有誤!”
楚軍原本軍律就不嚴,再加上軍隊里還有楚王直系部隊、昭、屈、景各貴族部隊,另外有項氏江東子弟,管理十分混亂。
且汝陰失守的消息一時還沒來得急傳開,于是這些楚軍見這些身著楚軍盔甲的黑甲軍以大王名義發令竟然毫不起疑,一批批的將投石機和箭矢交出,甚至還送上運送的馬匹。
黑甲軍又哪里會跟他們客氣,將這些物資全都趕到了汝陰。
這其中還有大批石彈,人力不足還征發了當地百姓做勞力。
更為甚者,那些運送物資的兵士及勞力一到汝陰就成了俘虜。
其結果就不用多說了,像之前一樣全部被流放到汝水西側。
這也是汝陰被占領的消息傳播不遠的原因之一……
汝陰是在夜里被攻下的,且被拿下時城門緊閉,也就是沒有人能逃出去。
等全城落入沈兵之手時,又是將百姓往西側流放。
百姓在汝水西側步行,而黑甲軍卻在東側騎馬作亂,速度當然要快上一步。
等汝水岸楚軍收到消息發覺上當時卻已經遲了。
其實沈兵需要的并不是這些物資,比如石彈、箭矢……汝陰倉庫里那是堆積如山。
問題就在于沈兵知道,如果不將附近這些補給收攏一波的話,那么不遠的將來這些石彈和箭矢很快就會成為進攻黑甲軍的補給打在汝陰的城墻上。
這其中投石機倒是需要的,汝陰城內倒是沒有太多的投石機,而黑甲軍伏擊楚軍卻需要它。
悲催的是這些投石機清一色的是老式投石機,也就是由人力投擲的那種。
這其實并不奇怪,楚國在七國中地處南方且傳統守舊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
是以新式投石機在沈兵手里發明出來已近一年,其制法及長處肯定也傳到楚國,但楚國依舊不愿改變。
這對沈兵來說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汝陰要面對的就是這種落后的投石機。
而沈兵只需將這些投石機稍加改造便可。
不久,沈兵就接到報告,說是楚軍已從壽春發兵了。
這對黑甲軍來說一點都不難,他們穿著楚騎的盔甲甚至還帶著楚騎的驗傳,又是在盤查不嚴的楚地,那就可以說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沈兵要做的只是派出幾名騎兵趕往壽春方向,再一路跟蹤就可以準確知道楚軍的行軍路線。
既然掌握了楚軍的行軍路線,那么設下埋伏也就是小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