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橋?”昌平君不解的問:“浮橋為何會有問題?”
項燕指著淮河上游解釋道:
“秦軍只是占領了南照,便以為控制了淮河上游。”
“但淮河支流眾多且這些支流大多在我軍手中。”
“若我軍能將這些支流截流……”
昌平君聽著有些稀里糊涂的,問:
“這又與浮橋何干?”
項燕繼續說道:
“浮橋是以木筏浮于水中,再用繩索相連系于兩岸木樁之上穩固。”
“淮河水量若是沒有變化,浮橋倒是可用。”
“但若水量突然變小……”
于是昌平君就聽明白了:
“若水量突然變小,繩索便會崩斷,于是浮橋便不復存在?”
項燕點了點頭道:
“正是。”
“如此一來,至少要有段時間秦軍淮北、淮南無法互相支援。”
“而淮北只有沈兵所領的兩萬‘大梁軍’。”
昌平君恍然大悟:
“上將軍是想突襲沈兵的‘大梁軍’?”
項燕點了點頭:
“我等應聯系好大王,著他做好準備。”
“到時里應外合打大梁軍措手不及……不僅能報一箭之仇還能救出大王。”
昌平君沉默了一下,就說道:
“只是……這‘大梁軍’裝備有狼筅似乎也不好對付,我軍就吃過幾次虧。”
大梁軍的狼筅此時對楚軍來說早就不是秘密了。
最早項梁吃虧時還新鮮,之后楚軍又數次與大梁軍對陣,一次又一次領會到這狼筅的厲害。
不過昌平君卻并不是擔心狼筅,他是擔心項燕能把楚王給救出來。
因為這的確有可能。
首先是聯系的問題。
項燕一早就知道壽春會被秦軍包圍,于是離開壽春時就帶出許多信鴿。
此時即便秦軍已將壽春圍得滴水不漏,但信鴿這種從空中飛進城的東西還是能輕松做到的……
那種用箭射下信鴿的情節只有在電影、電視里才有可能出現。
其實信鴿飛的高度往往在弓弩射程之外,且不知何時會有信鴿出入不可能全天十二時辰讓弓弩手候著,尤其如果是在夜里飛進城就更是兩眼一抹黑。
其次就是如果以項燕這計策,那就是壽春的八萬人及項燕的十萬人夾攻沈兵的兩萬大梁軍……這兵力之懸殊只怕連沈兵也無力回天。
至于狼筅,項燕自有對付的方法:
“狼筅不足為慮,我已讓人制出了秦人的投石機。”
昌平君反問:
“以投石機克狼筅?”
項燕點了點頭,然后用幾個竹籌在案上擺開了陣勢,說道:
“我以為狼筅之所以難克,并非因為狼筅本身而是因為投石機。”
“秦人的投石機既遠又準,于是我方投石機皆無法近敵。”
“如此一來,我等只能以步兵強攻狼筅。”
“而狼筅既可讓兵士迷失其中又混有槍陣,于是我軍便全面陷于被動。”
這番分析可以說是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