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直接將沈兵殺了一了百了。
沈兵還想活久一些,同時也不希望被人像金絲雀一般養在籠子里,所以當然不會傻到在這時去折騰這些。
何況此時完全沒有必要將裝備鐵器化……沈兵的目的是為了輔助秦國并盡可能讓其延續久一些。
現在秦國已占盡了上風甚至還可以說是大局已定,只要保持這種狀況不變就能達到目的,改良了冶鐵技術反而會多了許多變數。
不過適當的改進一點點還是有必要的。
原因是此時已進入二月,再過兩個月就到了冬麥收成的時候。
到時可預見的將會有一段農忙。
然而中原各國卻因為連年征戰勞動力銳減,再加上生產力低下于是糧食產量嚴重不足……
秦國疆土在這半年多時間一下就多了趙、魏、楚三國的耕地……如何打理如何耕種?
鐵制農具原本就少,若是質量還不行,到時豈不是要餓死人?
那么,高爐、鼓風、燃料三點,該改善哪一點呢?
沈兵沒有多想,第一時間就選擇了鼓風。
高爐形狀的改變影響太大,一改善鐵的質量就會成級數上升。
燃料則會導致鐵的生產成本及周期成級數下降,距離批量裝備軍隊也就不遠了。
鼓風若是有所改善,其更多的是節省人力……若使用圓柱形高爐,其風力依舊無法吹到爐心,于是爐內依舊缺氧,溫度依舊無法上升太多,碳含量不會成級數降低。
見沈兵一直盯著高爐不言語,弁心里就有些發毛了。
他戰戰兢兢的上前,猶豫了好一會兒才問道:
“副將,不知屬下等冶鐵法可有不妥之處?”
被弁這么一問沈兵才走出沉思,他“哦”一聲,回答道:
“并無不妥,我只是在尋思這……”
沈兵突然又忘了這鼓風用的皮囊叫什么了。
好在欠機靈,他適時在旁邊小聲提醒:
“橐”。
沈兵點了點頭,道:
“對,就是這橐……這般往返推拉,我等何不以水車代勞?”
弁聽著不由目瞪口呆:
“副將……說的是那用于汲水的水車?”
此時水車早已由趙國傳到楚國境內。
沈兵回答:
“正是。”
弁依舊一臉懵:
“可是,水車只能汲水,又如何能鼓風?”
其實不僅是弁不明白,便是一路從砲師出來的欠也是稀里糊涂的。
這水車除了汲水外還能鼓風?
這倒是新鮮事。
沈兵本想解釋,但一看他們那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就放棄了。
從未利用過水力的他們當然想像不出那是什么樣子,說了也是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