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農業的發展雖說不能消滅戰爭,但消滅戰爭后必然需要農業發展才能成為一個盛世。
明白這點后,許應就再次有了動力。
不過他還是小心的問了沈兵一句:
“副將,農家遍布中原各國,我等將舂米水車及鼓風水車記錄下之后……傳到楚地是否合適?”
許應這里說的楚地指的是楚軍控制的淮南楚地。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暫且不傳至楚地,尤其是鼓風水車。”
許應點頭應了聲。
沈兵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相比起舂米水車而言鼓風水車還是有些技術性的。
舂米水車過于簡單一看就會,就算許應不傳出去楚地也很快就會學會。
鼓風水車相對來說有些復雜且制作相對封閉,這要傳出去就沒那么快。
而這點時間差就足以使秦地控制的淮河以北對淮河以南占握一些技術優勢,盡管這優勢是短暫的。
沈兵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敲打一下楚王啟……
另一邊的楚王啟正和項燕在洞庭一愁莫展。
他們這段時間廣布探子四處打探,尤其是壽春一帶楚國探子尤其多。
這使楚王啟和項燕兩人對淮北的形勢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最早知道的就是舂米水車。
甚至楚王啟還按探子畫的圖讓人制出了一具舂米水車。
看著那不需人力自動上下舂米,楚王啟就嘆了一口氣:
“我還道淮北過些時日必定會因缺糧而大亂。”
“不想沈兵卻制出這物事并以舂米換屯田。”
“如此一來淮北缺糧之困便可解矣。”
項燕無話可說,心下只暗道這沈兵是何許人也,竟能知道制出這物事。
這么一來何止是淮北,整個秦地的秦人都可免了舂米之苦……要知道這舂米可是每人每天都有舂米量。
所謂的舂米量就是每個人都要吃飯,吃的飯都要舂過去殼。
但有許多人是不可能舂米的,比如達官貴人,比如軍隊,再比如老人和孩子……
這些舂米量就會集中在婦人和奴役身上。
比如軍隊就會有大量的奴役專門用于舂米,且日夜不停日復一日的舂。
這一度占據勞力分配相當大的一部份。
但是現在……只需架起幾具水車,然后用這些水車代勞就可以了,又快、又省力、又好。
這其中“好”是名至實歸。
因為正如之前所言,軍糧供應有“糲米”和“粺米”之分。
都是由谷物舂的卻有區別,是因為人力舂米耗時、耗力,粗粗舂幾遍大概去了些殼能入口的就叫“糲米”,這是給低爵位的兵士食用的。
在“糲米”的基礎上繼續舂,舂到基本沒有殼就是“粺米”,也稱精米,這是給高爵位的兵士及達官貴人食用的。
普通百姓食用的通常都是“糲米”。
原因是家務原本就繁重,沒有太多的時間舂米于是只能粗粗的舂一遍。
但是現在……若舂米能由水車代勞,那不過就是舂得久一些,還有必要分“糲米”、“粺米”么?
事實也的確像項燕想的那樣,只一夜之間淮北地區尤其是壽春已基本不存在“糲米”了,人人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精米飯。
沉默了好一會兒,項燕就寬慰楚王啟道:
“大王勿要為此發愁。”
“此物制作起來并不困難,秦軍可用之舂米,我等何嘗不能用?”
楚王啟只是嘆了口氣,說道:
“我軍糧多,寡人憂心的又豈會是這舂米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