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年年都南下劫掠,我等前往北地自然要與匈奴作戰。”
然后沈兵突然想起剺是高車人,換句話說同時北方游牧民族,于是就反問了聲:
“與匈奴作戰可是讓你為難了?”
剺奇道:
“將軍為何有此一問?”
沈兵說:
“你是高車人……”
剺哈哈大笑道:
“將軍有所不知,屬下雖是高車人,但卻與匈奴不共戴天。”
“匈奴殺我族人劫去財物,使我族苦不堪言。”
“屬下趕至中原便是為借兵求援的!”
沈兵“哦”了一聲,然后奇道:
“既是借兵求援,為何卻從未聽你提及?”
剺長嘆一聲,說道:
“初來時語言不通,別人只道我是個瘋子。”
“后來總算學會了,卻發現中原各國已自顧不暇,哪還有兵借我抵擋匈奴!”
沈兵暗自點頭。
此時的中原雖說兵強馬壯,但卻彼此內斗不止忙著一統天下,的確無兵它顧。
更何況,就算真有兵借,只怕還不一定能打得嬴匈奴。
就像之前所言,想當然的以為秦軍能擊敗匈奴是一種錯覺,是因為大秦與匈奴的戰術不在一個位面上。
若秦軍對輕而易舉的擊敗匈奴,那么28年后劉邦也應該能擊敗匈奴,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所以,從某種程度說,剺借兵未成還算是中原的幸運,否則只怕中原各國就要驚嘆原來一直被他們視作蠻夷的北方游牧民族竟強大如斯……
這事沈兵也從另一方面得到驗證。
反正路上閑來無事,沈兵就找來王柏和雷檜了解北地及匈奴情況。
一說起匈奴,二人臉上都流露出慎重之色。
“以屬下所知,與匈奴作戰切不可以騎克騎。”
“匈奴個個騎術高超來去如風,且兵強馬壯。”
“我等北地精騎亦無法與之正面硬捍。”
沈兵不由奇道:
“如此,李牧將軍又是如何屢次擊敗匈奴的?”
王柏回答:
“將軍有所不知,李牧將軍多是設下埋伏,并以戰車結陣再以弓弩抗之。”
沈兵點了點頭。
這時期與匈奴的戰斗似乎的確是這樣打的,用戰車或是補給車擋在陣形前阻止匈奴騎兵沖陣,再以弓弩手在其后射殺匈奴騎兵。
其實別說是秦朝了,漢朝時往往也是這么打,李陵率五千步卒與匈奴作戰,雖敗猶榮。
這主要是因為這時代的匈奴騎兵戰術運用得還不是很熟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馬蹬、馬鞍還沒出來。
于是就算匈奴人從小到大在馬背上長大騎術了得,且騎兵擁有速度的優勢,但在這種有準備的防御戰下通常還是要吃虧……
李牧駐守北地雖然也有出擊,但更多的還是防御。
而騎兵更擅長的是機動進攻,而不是死磕一地。
李牧只需大致掌握匈奴用兵的規律,知道他們大概什么時候又要來劫掠了,然后布下陷阱等著他們來就成了。
至于后來駐守北地的蒙恬,更是直接把燕、趙、秦的長城給連了起來堵上這個缺口。
而沈兵……卻會用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