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奇事,弩通常是木制或竹制。
鐵弩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的,把鐵制成薄薄的弩臂本身就困難,又易脆易折,只怕沒用幾下就斷了。
但現在的鐵用于制弩卻成為可能……
不過沈兵卻暫時沒這想法。
他搖了搖頭說道:
“不是制弩,而是在弩臂前端加個鐵環以供踩踏。”
弁聽得還不是很明白,欠就“哦”了一聲,點頭贊道:
“將軍英明,此法甚好!”
此時秦軍……應該說是中原各國的弩都分為臂張弩和蹶張弩兩種。
兩種各有優缺點。
顧名思義臂張弩就是用手開弩,其射程不會比弓箭遠多少甚至有時還因為弩箭短小且彈道平直等原因射程比起弓箭還不如。
其優點是開弩方便、射速快,用手就能完成,中原騎兵為彌補騎術不足偏愛使用臂張弩。
步兵更多的就是使用蹶張弩了。
因為對于步兵而言,若選擇臂張弩還不如選擇弓箭……弓箭射速等都要比臂張弩強,射程也相去不遠。
但蹶張弩又一個致命的缺點:開弩必須得坐在地上。
標準的開弩法是坐地后用雙腿一左一右的抵住弩弓凹部,接著雙手拉弦以腰力將弩撐開卡在弩機上。
每回發射完都得這么來一回,于是弩手通常是坐在地上操作。
這么做在守城時是沒什么問題,但若是在攻城、野戰就會出大問題了。
其中尤其是野戰……你得坐地上開弩,這要是打勝仗要追擊敵人怎么辦?
或者打了敗仗想邊打邊撤怎么辦?
總不可能在追殺敵人或是撤退時突然坐地上開弩吧?
這不只會減緩自身的速度還擋住了戰友,還會降低全軍的速度。
于是弩手在行動中幾乎沒有戰斗力,要有戰斗力時就不能機動。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它問題:
比如坐著視野不高極易被自己人遮擋,同時相比站立發射也大大降低射程。
再比如下雨或下雪也必須坐著開弩……這雖然大多時候可以克服,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卻是致命的,比如在北方極寒條件下,往地上一坐,那盔甲只怕就要被凍住起不來了。
但如果能在弩臂前端加上一個踏環那就不一樣了。
因為這么一改,弩手就可以站著操作:
腳踩踏環雙手扣弦,同樣是使用腰力一挺伸……弩就張開了。
于是舊式蹶張弩所有缺點幾乎都被避免:
便于機動、便于射擊,且射速還加快。
更重要的還是這改造十分方便,還延長了弩的壽命……
說改造方便,是因為只需要在弩臂前端加上一個圓形或三角形鐵環。
說延長弩的壽命,則是以往的開弩方式必須將腳蹬在弩弓上,這開弩的過程就受力不均使弩弓極易折斷。
而前端加一個鐵環,開弩時的主受力就是在弩臂上,弩弓的受力是均勻的。
總而言之,這一個小小的改動就使秦弩威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