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則神武軍根本無法與匈奴騎軍作戰,哪怕是沈兵給再多的補貼增強士氣也無濟于事。
扶蘇想了想,就說道:
“如此,我等便只有抓緊練習騎射。”
王賁回答:
“神武軍已日夜不停練習騎射。”
“然匈奴自小專練騎射,我等卻只練數年甚至數月。”
“無論我等如何練習……終歸是技遜一籌。”
其實王賁這還是往輕里說了。
神武軍在騎射方面比起匈奴來又何止是“技遜一籌”。
如果要用什么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匈奴是專業騎兵而神武軍是業余的。
神武軍中也并非沒有佼佼者,比如剺,另外還有王賁。王柏、雷檜也能算一個……他們的騎射本領不會比匈奴差。
但也只是這些有特殊經歷和天賦的人才堪堪比得上普通匈奴騎手而已,從整體素質來對比神武軍就差太多了。
以王賁在戰場上的觀察就是:
“匈奴能借騎乘之力開弓,射程至少比我軍遠三十步且十分精準!”
“另輔以利于砍劈的彎刀,可遠射亦可近攻,戰力不可小覷!”
這也是沈兵在城頭觀察到的。
匈奴騎兵幾乎是與馬匹融為一體,馬匹就像是他們長出的四條腿,他們總是踩在合適的點開弓搭箭,然后在順著馬匹的前進方向甚至馬匹躍至最高點時放箭……整個過程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另外匈奴長期騎射在馬背上能拉開更重的弓:
神武軍使用的弓普遍是兩百秦斤(折現代101斤)。
這弓力已不算弱,步兵使用的最小弓力是一百二十秦斤(折現代約60斤),只不過這是給體弱者使用。
騎軍大多是步兵中精選出的老兵,在他們還是步兵時就有開弓訓練所以能開更強的弓,且還是在下盤不穩的馬背上開兩百秦斤的弓。
若再用強一些的弓,騎兵就必須用盡全力開弓于是沒有多余的力量和精力保持身體平衡更別說控制馬匹。
但匈奴使用的卻是兩百五十以上秦斤的強弓……
再配合上其射箭的身法,射程就比神武軍遠了三十步以上。
三十步對騎兵來說或許不多,但在戰斗中卻會是個大麻煩。
因為這么一來匈奴就可以保持在神武軍射程之外與神武軍對射,然后來個“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于是神武軍就永遠無法傷到匈奴。
這讓沈兵一度想把馬鞍和馬鐙發明出來。
因為這兩東西要是一出來,就可以成級數的彌補神武軍騎術不精的問題。
但考慮良久,沈兵最終還是忍住了。
他無法預知同樣裝備了馬鞍或馬鐙的匈奴會怎樣。
匈奴若是裝備了馬鞍或馬鐙,那或許就不再是能被衛青、霍去病打敗的匈奴,而應該是橫掃亞歐的蒙古騎兵了。
沈兵無論如何都不敢冒這個險,除非他能先把匈奴給打趴下。
或者至少也要將其打到元氣大傷。